疫情突袭,商业领域首当其冲。严重时期,除了保障民生的超市外,商场几乎空无一人。目前疫情蔓延状况已有明显好转,各行各业逐渐把重心转向复工复产。然而,属于人口密集型的商业领域,面对的防控压力,疫情之后的经营压力和挑战更大。
3月18日至20日,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工作委员会与著名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共同主办“疫情下的商业复兴与创新之道”线上系列公益论坛,该论坛共分为上、中、下三期,分别在这3天的下午14:00开始,乐居财经作为独家合作媒体,将全程参与此次论坛报道。
今天是该系列论坛的上期,以“救助与纾困”为主题,围绕业主出血大免租,行业自救是否可持续;疫情下大企业就一定比中小企业抗风险吗;疫情是否能成为商业地产脱下地产外衣的契机三大话题进行讨论。
参与讨论的嘉宾分别有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炜、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OO于剑波、爱琴海集团董事长张华容、眉州东坡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
在疫情发生之后,爱琴海较早做出免租政策,爱琴海集团董事长张华容提到,在最初制定减租计划时,有考虑是否要对继续营业的超市做出免租,思考一番之后还是决定对所有企业实行减租。
她表示,这次疫情的突发性,对商业地产或者购物中心的影响也很突然,尤其是发生在春节期间犹如“当头一棒”。但是,从大部分企业的应对反应来看,组织和应变能力还是很不错,运营企业也没有感到恐慌,租户和合作伙伴及时响应国家安排和号召,积极出台应对措施。
她认为,在疫情之下,面对的一个问题,是没有预计此次影响周期的长短和重要性。同时,她也分享了这次疫情给自己的最大触动,之前行业经常谈线下对线下的冲击,而在面对这次疫情困难时,全都磨平了。
她以就近恢复营业的天津、福州两家店为例子,通过数字化、社区化、电商平台等多种组合方式,营业额得到了大幅提升。给她自己的感触就是,运营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员工对身份发生变化的思维改变。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有关租户的。她认为,经过这次疫情,与租户的合作不再是原来的降租减租关系,爱琴海正在思考的是如何与租户保持更高效的互动,同时,爱琴海也正在思考要在购物中心留出更多参与性、共享性的空间,也期待租户与爱琴海之间迸发出不同的合作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