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昨天正式发布,相关的解读已经很多,我们在这里只摘选几组数据,供大家思考。
第一组数据反映的是长三角的优势,大家看一看就知道长三角厉害在哪。
科教资源丰富,拥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2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
注意,全国目前只有有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占了两个。而论一流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数量,大湾区和长三角的差距仍然巨大。
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规模分别约占全国1/2和1/3。长三角虽然缺乏华为、Vivo、Oppo、大疆这类面向C端的大科技公司,但在芯片、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大飞机等上游领域,拥有更强的竞争力,特别是集成电路,长三角占据了全国一半的产值。例如,华为的手机业务虽然在大湾区,但芯片研发主要在长三角。
再举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深圳最发达的终端消费电子产品产业从白牌代工和山寨品牌起步,逐渐做大做强,手机、平板、穿戴智能设备的品牌星罗棋布,由于产业的消费品领域属性,深圳企业也的确更重视外观设计、营销、推广、渠道等接触消费者的终端环节。
然而,鲜有人知的是,深圳这些终端消费电子产品的内核和整体解决方案,却很多来自上海的上游供应商。来自张江、漕河泾两大高科技园区的展讯、锐迪科、鼎芯、澜起、中微、先进、贝岭、华虹、中芯国际和复旦微电子一系列企业已组成了一个包括中央处理芯片(CPU)、图形处理芯片(GPU)、影音多媒体芯片、存储芯片、显示器件等开发、代工制造、测试封装以及架构设计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产业集群。
开放水平高,拥有开放口岸46个,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对外投资分别占全国的37%、39%和29%。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长三角占据了全国的39%,显示长三角是外资布局中国市场的首选,门户效应十分突出。
02
第二组数据是长三角一体化的一些小目标,从中可以看出一些小趋势。
到2025年,中心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2.2∶1以内,中心区人均GDP与全域人均GDP差距缩小到1.2∶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
关键词是城镇化率达到70%,而目前才刚刚达到60%。也就是说,未来6年,长三角地区至少将新增2250万农村的城镇人口,平均每年接近400万的农村人口进城。未来6年,除上海之外,其他城市的户籍门槛有望进一步降低,这些城市新增的住房需求十分巨大。
到2025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
关键词是研发强度达到3%,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目前全国平均比例才刚刚过2%,美国也才2.8%,显示长三角地区在科研投入上的决心。目前,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四个的城市研发强度已经超过3%,北京超过5%,深圳超过4%,广州大约2.5%。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轨道上的长三角基本建成。到2025年,铁路网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公里/百平方公里,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
关键词是507公里/万平方公里,长三角有望建成全国铁路网密度最高的经济区,一大批轨道项目会加速推进,都市圈内的城际铁路会集中爆发,“轨道上的长三角”呼之欲出。都市圈内有轨道站点且低房价的区域,值得重点关注。
到2025年,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总体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0%,单位GDP能耗较2017年下降10%。333条地表水国考断面中水质Ⅲ类及以上占77%,41个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19%。
环保方面的治理力度很大,目前具体而量化,这里就不赘述了。
统一企业登记标准,实行企业登记无差别办理。探索异地办税、区域通办。鼓励老人异地养老,实现市民卡及老人卡互认互用。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按可达性统筹120服务、110服务范围,统一使用021电信区号。
公共服务均等化上的力度会很大,长三角三省一市有望建成一个全国最大的“无差别城市群”。行政边界的模糊化,短期内会带来个别城市人才和产业的流出,但长期来看,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大规模的单一市场,让要素更充分地流动,从而实现整体利益的最优化。
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提升杭州、南京、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功能,增强宁波、温州等区域航空服务能力,支持苏南硕放机场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加快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淮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规划建设嘉兴航空联运中心。
关键词是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这意味着在国家大格局中,南通机场和上海机场是一个整体,有望承担上海第三机场的功能。
当然,很多人也注意到,苏州机场没有提到,但这并不意味着苏州机场完全没戏,毕竟机场的研究、论证、选址、报批、批复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那么快明确写到规划中。
回到文章主题,长三角到底厉害在哪?这里可以和大湾区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因为科教资源强大且文化底蕴深厚。在科创方面,长三角长于基础科研,大湾区长于产业转化。在产业结构上,长三角侧重于上游产业,大湾区侧重于消费品。在文化上,长三角更像美国的东海岸,大湾区更像美国的加州。在对外联系上,长三角的对外辐射能力更强,大湾区的向内聚合能力更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