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不是房地产,它有三个特点叫“三长”:长线融资、长长的产业链、长期稳定的收入。”
2017年9月20日,在北京朗园举办的“未来的城市,更新的美好”——2017中国城市更新论坛上,大会主席、高和资本董事长苏鑫进行着他“打造城市更新Android系统”的主题分享。

(以下为大会发言整理内容)
地产公司要转型,有两条路
房地产实际上是生产房子的过程,而城市更新不一样,城市更新生产现金流,属于实体经济。如果房地产公司要转型,有两条路:
1、继续走扩张、并购、扩大规模:5000亿、1万亿甚至更多,这是一条路,但资产市场是不认可的。
2、由开发型向资管型转变:成熟的地产公司转成资产管理管理公司,把不稳定的、低的现金流资产,提升、加工,变成稳定的、持续的、增长的现金流资产,通过证券化或类证券化产品卖给资本方。
未来地产公司转型,会经历两个过程
1、以前的开发商是把资本、资产和运营三者都揉在一起自己来做,未来一定要分化、市场化,要打散。
2、以前开发商什么东西都吃到自己肚子里面,未来一定要把资产打到表外去,通过证券化等方式减轻自己的资产负担。目前,已经有一些开发商在这样做,比如万科、京贸、中粮、首开等等。
在转型过程的误区,列举3个
在整个转型过程中,也会有各种误区,列举3个:
1、以为开发商转型成基金或者资产管理公司有优势,听起来很对,因为有资金、有钱、有好的人才。
但实际上是缺少好的机制,尤其是缺少好的文化。不是叫合伙人就是合伙人文化,所以这是很大挑战。开发商关注的是百万、千万以上的收入,而资产管理关注几万甚至几千的收入和成本。
2、以为运营公司很小,不需要跟资本去合作,自己发展就可以。
现在每个赛道都有一堆的赛手,要想长期的走下去没有资本的推动不行。而且,轻资产运营公司没有规模,不能跟资本对接,这个利润非常低,如果能跟资产方结合在一起,资产方通过运营把租金提升了,是20、25倍的资产价值增长,这样达到双方的共赢。
3、大型的资本对商业地产配置还都是偏债性的。
从国际的经验来看,国际大都市的核心楼宇都是保险资金来持有。保险资金是追求长期、稳定、安全的资本,它跟稳定现金流的商业资产结合是个天然的、完美的结合。

城市更新到底怎么赚钱?
3个方面:
1、硬件改造,可以提升20-30%。
2、租金提升,可以提升40-50% (通过运营)。
3、流动性产生溢价,通过证券化变现就可以产生20-30%。
总结起来,城市更新是提升了价值,它提升的价值通过3个关键的方式:改硬件、装内容、促流动。
这城市更新这个市场化博弈、交流、参与的过程中,政府、民众和投资者都得到了好处。
政府:税收的提高是它的根本。
民众:满足了消费的需求。
投资者:赚到钱。
城市更新的误区
1、以为招商、运营是资产管理的核心。
什么是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是从投资、定位、设计、改造、招商、运营等等十三个流程,每个流程纷繁复杂,需要所有的参与机构、所有的公司员工共同来完成,所以资产管理是一个典型的苦活和累活。
2、以为更新就是把楼搞漂亮,穿一个漂亮的外衣。
更新的核心是装内容,让现金流稳步的提升,让租金做高。因为商业地产缺少流动性,而流动性国外的经验就是证券化,没有更好的方法,无论CMBS还是未来的REITs。但是证券化定价的方式,跟以前在表内定价是不一样的,现在是看现金流来倒算的。所以装内容把租金提升是城市更新的本质。
3、被动的等,等REITs、等政策、等政府来解救。
如果我们觉得证券化、REITs是未来大的潮流,现在就应该积极的探索类证券化的模式,先合伙做起来,无论是CMBS、REITs,或者其他各种各样的创新,这样在大潮来临的时候,才能很自信的拥抱它。

结束语:城市更新的核心推动力就是消费升级,推动系统化的资产管理、开放的创新“装内容”、证券化促流动,需要各方合作参与,共同打造城市更新的Android系统。
内容整理来源:大会速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