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下午,物美和美廉美出人意料地宣布,这两家分别排名京城第1和第4的连锁企业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物美出资3.7亿元并购美廉美75%的股份。
根据合作协议,物美通过收购美廉美部分股权和向美廉美注入资金,持有美廉美75%的股权;而美廉美原来的7位自然人股东减少为2人,保留25%的股权。并购后,美廉美品牌和标识依然保持独立性,并以原美廉美的经营团队为主继续主持经营。
尽管两家企业表现低调,但此消息显然给京城连锁商业市场带来不小的震荡。业内人士称,这一并购可谓京城连锁商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并购案,必然会加速北京市场连锁企业两极分化的市场格局变化。整合后,物美和美廉美在北京的大中型超市将超过100家,年销售额逾100亿元,把排名第二、三位的京客隆和家乐福远远甩在后面,物美成为名副其实的京城连锁商业“老大”。
物美:巨资并购美廉美意在巩固根据地
选择在大年初四宣布这样一个大消息,多少令人感觉意外。不过物美总裁张文中透露,这是因为“保密工作做得好”,其实两家企业此前已经进行了8个多月的接触和谈判。
他表示,动用3.7亿元巨额现金收购一个企业,这在物美是第一次,但这样的代价“非常值得”。他评价与美廉美的联手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两家昔日的竞争对手合作后,将迅速建立国内零售企业在北京的竞争优势,抵御外资零售巨头的快速扩张。他表示,两家企业合作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包括资本合作、人才互补、网点整合、物流共享、技术合作和品牌结合。
事实上,对于意在扩军全国市场,一心一意要做“第一民族零售企业”的物美来说,美廉美在业内所处的特殊地位,无疑是其出动巨资的重要原因。控股美廉美,对于物美巩固北京根据地、扩大后方“地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在北京的连锁商业市场上,按照规模可划分为三大阵营:前三甲的物美、京客隆和家乐福,年销售额都在30亿元以上;第二阵营的美廉美和超市发,销售额在20亿元左右,超市发早已在2004年被物美控股;第三阵营是众多销售额10亿元以下的企业,规模最大的也不过六七亿元。因此,对于国内外众多连锁巨头来说,争夺第二阵营的美廉美,从规模效应、网点布局来说,对于改变市场格局至关重要。这也是近来10余家国内外零售业巨头频频向美廉美伸出橄榄枝的原因。
美廉美:选中物美急需扩充资金发展品牌
在1日下午的小型新闻发布会上,被并购的一方———美廉美总裁朱幼农尽管前一晚只睡了两个小时,却表现得相当兴奋。他解释与物美的合作原因主要是美廉美近年来发展遇到了资金与人才两大瓶颈的制约。但7个自然人股东尽管多年不分红、倾尽全力地支持企业发展,由于资金限制,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黄金地段的地产商铺被财大气粗的竞争对手买去。“再这样下去,美廉美不但永远冲不进前三名,而且会越来越被甩在后面。”朱幼农认为,只有与实力强大的企业进行资本对接,才能让美廉美有后劲地发展。
对于拒绝众多国外连锁巨头,美廉美股东一致决议选择物美作为合作伙伴的原因,朱幼农表示并非是物美开价最高,而是“物美最有诚意”。相对于外资连锁巨头控股后动辄换管理层、换品牌、换员工的做法,他称物美的条件“极为宽松和大度”:“美廉美品牌长期保留,管理团队全部保留。“对于那些一同创业的非股东企业元老们,如果外资来了,大多数会面临失业。物美给了美廉美管理团队极大的授权,这样也是给老员工们一个交代。”此外,他表示在谈判的8个多月内一直也在观察,“物美并购了那么多企业,没听说任何一家出现乱子,说明物美必然有着包容和博大的企业文化。”
并购后,物美表示将利用资金优势全力支持美廉美扩张发展,北京街头必然会出现更多的美廉美超市。张文中表示,两家企业整合后,会首先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尝试在一些商品上进行联合采购,“这必然会降低各自的采购、物流成本,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价格和服务上的实惠。”
相关背景
美廉美是一家由7名自然人股东组成的地道的北京本土企业,从1999年以300万元资金创业,至今6年的时间里已经开店23家,净资产近9000万元,增长30倍。2005年销售额近20亿元,利润超过3000万元。员工人数3000多名。
物美集团创立于1994年。2003年11月,物美集团旗下的物美商业集团股份公司在香港上市,成为国内首家海外上市的民营商业企业和北京市首家在海外上市的商业企业。多年来以托管、联合、兼并等方式重组了全国20多家商业企业,400多家网点。2005年物美集团年销售额达190多亿。2006年1月,根据商务部统计,物美名列全国零售企业30强第7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