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从事住宅开发并不需要太高的门槛,所以国内地产商在投入商业地产开发上,也表现出了相当的担当和勇气。房地产商品化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商业地产开发一直从属于住宅开发。直至今天,除了个别企业小有成就,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从事商业地产开发的企业。从市场进化的角度看,商业地产是更高级的物业开发形式。其与住宅开发在“技术含量”上的区别,实在不亚于黎叔与彪哥的差别。
最近一则新闻应该引起国内商业地产商的普遍关注。从2005年7月开始,由商务部牵头对广东、厦门、上海等十几个城市的商业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基本的看法有两个:一是目前商业房地产的结构性问题相当突出,二是商业房地产空置率居高不下。其实这两个问题在住宅建设中也存在,但近几年在商业地产领域尤其严重。不管愿不愿意承认,我们在商业地产上交学费的时代不过是刚刚启幕。
不幸的是,这两个“基本看法”在天津也未能幸免。这里可以列举一个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天津商业用房新增供应量是100万平方米,同期销售量只有55万平方米;商业地产的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型商业设施一定程度上过剩,社区商业建设相对匮乏。从市场表现来看,目前天津的商业地产项目遍地开花,但同质化严重,运营水平较低。一些商业项目因无法适应市场需求而面临招商困难,日后经营也难以为继。
在我看来,国内商业地产的困局,也反映出“香港模式”的局限性。现在国内商业地产运作基本还在沿袭住宅开发的老路。主要程序无非是利用银行资金买地、挖坑、盖房、卖房,然后再开始新一轮的循环。但商业是一个城市经济流通的血脉,它的特殊性在于从一开始就要自觉纳入城市的整体规划中,以确保商业资源的合理分布。其次,它要求与需求市场提前对接,实行“订单地产”模式。再次,商业开发耗资巨大,适合长期持有经营,这对于发展商的资金实力和专业水平要求极高。这里面,既有对政府整体统筹的要求,也有对企业综合实力的考验。在两方面都不成熟的情况下,即使我们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做后盾,也不可能一俊遮百丑。
从起步到成熟,付学费在所难免。问题是怎么能让学费少付一点,快点成熟。应该看到,近几年国内在住宅开发上方兴未艾,进而带动社区商业水涨船高。相较而言,社区商业开发要求较低,也便于企业积累经验,这是国内商业地产市场的一个突破口。在大型商业项目开发上,则要慎之又慎。一方面需要政府重视先期规划并严格执行,杜绝盲目招商导致的短期行为。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宁可将土地空置;另一方面,开发商在介入大型商业项目时,应主动对接需求市场,严格控制资金风险,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以中国企业的勤劳智慧,相信用不了多久,国内商业地产开发将在反思与磨砺中得到升华,真正成长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