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5年中国商业十大新闻 |
http://www.ccrea.com.cn 2005-12-30 中国商业联合会 |
中国商业在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背景下又走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春秋。这一年,企业之间的合纵联横与政府新的法律政策交织在一起,使得2005年的中国商业显得波澜起伏,也涌现出了许多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的新闻事件。 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面启动,苏果农村办超市受到广大农民欢迎
2月,商务部正式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目标是从2005年起,力争用3年时间,在试点区域培育出约25万家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并在农村引进商人、发展商业、发展商品生产,以“三商”来促“三农”。 在各级政府稳步推进“万村千乡”工程的同时,以江苏苏果超市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流通企业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目前,苏果在苏、皖、鲁、豫、鄂、冀6省份建立的近1500家连锁店中,有980多家开办在郊县乡镇,受到了农民的广泛欢迎。 农村一直是中国流通业的一个短腿,“万村千乡”工程可谓是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 二、百联入股大商,内资流通企业并购频繁并瞄向外资 以百联入股大商为代表的内资流通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此起彼伏。 2月25日,中国最大的流通企业集团百联集团和大商集团在大连签署了战略合作与联手组建大商国际公司两份合同,实现了中国零售业发展史上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强强联手,其中百联集团占大商国际注册资本总额的45%,成为最大股东。7月份,双方合作得到政府部门的批准。不过,上述合作方式发生变化,最终百联集团所占股份增加到60%。 与此同时,内资流通企业开始把并购对象瞄向了外资。今年初,北京物美集团正式宣布整体收购日本大荣在天津市的12家超市,开了国内民营零售企业接管外资超市的先河; 12月,北京华联集团接手西友新加坡,成为第一家进军国外的内资百货企业。 并购彰显的不仅是内资流通企业做强做大的决心,也包括其日渐增强的实力。 三、苏丹红、禽流感再度引发食品安全关注,商务部、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防范措施 2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突然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质检部门加强对含有苏丹红(一号)食品的检验监管,严防含有苏丹红(一号)的食品进入中国市场,一场围剿苏丹红的战役就此铺开。肯德基、亨氏等众多国际品牌也成为围剿对象。入秋后全国共发生禽流感疫情数十起,再次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 作为流通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的商务部及中国商业联合会及时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商业服务业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并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控制措施。号召餐饮企业建立防控制度,严把原料采购关;营造卫生安全的消费环境,建立防控禽流感的应急预案;积极宣传餐饮业应对禽流感采取的措施,加大宣传引导,扩大消费。 面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如何临危不乱,考验的是企业、行业协会以及政府的智慧。 四、全国流通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随后出台《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4月14日至15日,改革开放27年以来第一次由国务院主持召开的全国流通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此次会议上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出席会议的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就是流通快速发展的过程,不重视流通产业,就是不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月9日,经过此次会议讨论最终形成的《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由国务院发布。《意见》从提高流通企业竞争能力、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调控和应急机制、积极培育统一大市场、完善政策法规等几个方面,提出了21条支持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是国务院第一次针对流通业制订系统的扶持政策。 国务院的两个重要举动向人们昭示,中国流通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来了。 五、国务院公布实施《直销管理条例》、《禁止传销条例》,团队计酬遭禁 8月,国务院公布《直销管理条例》,明确了“直销”、“直销企业”、“直销员”等概念,于12月1日实施;同时公布的还有《禁止传销条例》,对“传销”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传销就是非法,于11月1日实施。 除了《直销管理条例》作出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8000万元、交纳一定额度的保证金等规定外,两部《条例》还特别规定,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属于传销行为。如此一来,一些国际直销企业普遍采用的团队计酬方式遭到中国直销法的严令禁止,猖獗一时的“老鼠会”将在中国消失。 两部《条例》的出台不仅能加速直销业的洗牌,也将对传统零售业带来一定影响。 六、第十二届亚太零售商大会暨展会在中国成功举办,“变革与合作”成主题 9月6日至10日,第十二届亚太零售商大会暨展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37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主题为“变革与合作”的大会,这是历届亚太零售商大会参加国家和人数最多的一次国际零售业盛会。 了解中国、了解中国零售市场,寻求更多来自中国的合作机会,是本届大会海外代表的共同呼声。对于中国零售企业与亚太地区的合作,中国政府一直是持积极的态度。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大会上郑重表示,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商投资领域,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尽管竞争是目前中国零售市场的集中写照,但竞合的案例今后将会越来越多。 七、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成为重点,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到40.7% 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方面两年多的努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于12月正式公布,国家发改委同时配套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包括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服务业结构等八个方面。 同时,国家统计局12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首次全国经济普查查出2.13万亿元第三产业漏统增加值,占修正后2004年GDP增加值的93%,使得第三产业在我国GDP中的比重从31.9%上升到40.7%。 有了政策的春风,包括商业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将迎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八、商务部等部委联手整顿市场秩序,规范零供应关系及零售商促销行为 3月,为了严厉打击商业欺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的通知;5月,商务部、国务院发改委、中宣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打击商贸活动中欺诈行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9月,商务部、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联合下发了《整治商业零售企业恶意占压、骗取供应商货款欺诈行为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10月底,商务部起草的《零售商与供应商进货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及《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无论是从流通业的健康发展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整顿市场秩序都是不可或缺的。 九、消费增速下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期战略方针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自2002年以来逐年递增,但2005年呈现出回落趋势。今年前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13%,低于去年同期4个百分点。根据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状况,今年我国实际消费水平增速将比2004年有所下降。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是要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 投资、出口、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十、餐饮市场持续走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上半年,我国餐饮行业持续快速发展,餐饮企业经营水平稳步攀高。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分析,上半年我国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016.2亿元,同比增长17.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3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17.7%。根据往年的餐饮市场运行规律,下半年餐饮市场将继续保持旺盛的消费需求,餐饮业零售额将接近4800亿元。预计全年餐饮业零售额将实现8800亿元,比上年(7486亿元)增长17.6%。 以上漂亮答卷证明,中国餐饮业是能经得起诸如苏丹红、禽流感等突发事件的考验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