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济南商业地产消化周期达35个月 市场两级分化明显 |
2014-8-14 新华网 |
从2012年底至2014年7月,济南商业地产供应量不断攀升,然而体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市场的“繁荣”。新华网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济南商业地产经营现状不一,两级分化明显,与零散的小型商铺相比,具有品牌号召力的商业地产项目经营状况稍好。尽管这样,投资者投资商业地产的热情仍然不高,业内人士表示,投资动力不足导致成交跟不上供应,或将进一步加剧商业地产存量的去化周期。 商业地产存量持续上升 去化周期高达35个月 据克而瑞(CRIC)济南机构提供的数据,从2012年底至2014年中,济南商业地产存量不断上升,去化周期不断增大。 按照批准预售面积—网签成交面积的计算方法,2012年底,济南商业面积存量约1.96万平方米,去化周期约23.68个月;2013年6月,存量达到4.49万平,去化周期约29.84个月;至2013年12月,存量已升至7.47万平方米,去化周期达30个月;到2014年7月,济南商业面积存量增加至9.60万平方米,去化周期已高达35.13个月。除此之外,也有不少机构照济南实行预售政策后,累积下来的“可售”状态的商业面积进行计算,这样得出的商业地产消化周期数据为54个月。但是这种计算方式有一个弊端,那就是有一批成交较早的商铺虽然已经售出,但并未经过网签,仍被做为“可售”项目统计在册。 不过,无论那种统计方式,济南商业地产供大于需求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济南商业地产存量属于标准的二三线城市数值,高于一线城市,供应已严重大于需求”克而瑞(CRIC)济南机构总经理王伟分析说。 商业地产两级分化明显 品牌商业更具优势 尽管开发商不断扎入商业地产的开发中,但体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市场的“繁荣”,在实际的运营中,商业地产分化明显。零散商铺经营状况堪忧,品牌商业更具优势。 目前,济南商业地产主要分为三类:底商、商业街商铺、大型购物中心。其中,大型购物中心经营状况较好、商业街商铺运营状况其次,社区底商经营不容乐观。记者在探访中发现诸如万豪新天地、泉乐坊这样的商业街区商铺已有大量空置现象,商铺业主身陷收益困境。与之相似的还有小区底商,开发商在出售社区底商时往往将社区人口密集、购买力富足作为优势进行宣传,然而在实际的运营中,这种优势没有转化成人气和利润,如三箭银苑部分底商已关门歇业,有些店铺甚至贴有“转让”、“出租”等字样,商家更换频繁。 与零散商铺不同,具有品牌号召力及清晰规划的商业地产项目经营状况良好。以济南经四路万达购物广场为例,由于万达广场定位为集购物、娱乐、餐饮、休闲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大型商业城市综合体,并整合多种商业品牌资源,在商业众多的经四路商圈,万达广场集聚大量人气成为“一枝独秀”。除此之外,像恒隆、世茂等定位清晰、运营能力较强的商业项目进驻泉城路商圈后,对泉城路商业街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百盛更是因为产品单一在竞争正落败,退出商圈。 投资动力不足或加剧商业地产存量去化周期 目前,虽然具有品牌号召力的商业地产更具投资价值,但投资者投资商业地产的热情并不高涨。 首先从成交连来看,自2012年12月以来,济南商业面积成交量在1.89万平方米,2013年6月,成交面积约1.53万平方米,2013年12月成交面积虽增长至3.03万平米,但2014年初出现下滑,在2.04万平左右浮动。另外,从收益上看,商业物业售价高出普通住宅数倍,过高的售价常常透支项目本身的升值空间。再者,商业地产投资门槛较高,投资者风险控制意识较强,投资谨慎。“运营比较困难,经常租不出去,租金收益甚微也是投资动力不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研究商业地产项目多年的魏先生分析说。 今年济南住宅市场在动荡中前行,商业地产似乎并未受到太大的冲击,然而在平静的市场表象下,投资者投资商业地产的热情并不高涨,投资商业的动力不足将导致成交跟不上供应,进而加剧商业地产存量的去化周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