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盛创始人钟廷森(左)亲自带队全世界搜罗品牌为百盛的未来开路,百盛商业集团行政总裁张瑞雄(右)则是决定品牌在中国成败的关键人物。
接下来的几个月,将是马来西亚零售大鳄百盛在华扭转颓势的关键期。久未露面的百盛创始人、马来西亚金狮集团执行董事长钟廷森上周五现身上海。钟廷森 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前几个月做了这几年一直想做的事情。面对在华上市以来的最差业绩,外资第一店百盛开始动了——变身品牌商谋求困局突围。
全球买品牌
如果不是钟廷森带着高管团队现身上海淮海路重装开业,并满怀信心地介绍百盛转型的计划,这个曾于中国叱咤风云的零售大鳄,近期的显著标识恐怕只是业绩不佳和闭店。
面对外界对百盛业绩的关注,钟廷森并未避讳。在他看来,中国限制“三公”消费,影响了商场销售的增长。
据钟廷森介绍,今年以来,百盛高管团队一直在全球各地考察,收购或代理符合企业预期的知名品牌。这也是百盛应对发展低迷期的主要手段。百盛方面称,目前 已经花费了超过1亿元,将尽快实现收购或者代理100个知名品牌的目标。西班牙MANGO位于嘉里中心的门店,就出自百盛之手。未来将被百盛买断的品牌, 不仅会陆续入驻中国的商场,也会在全球铺开。
破局低迷期
作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清晰地显示了百盛在华 业绩滑坡的轨迹。2004年,百盛登陆港交所,2006年达到85.8%的净利增长巅峰后,百盛的业绩一路滑坡。最深的一次危机来自2012年,那一年, 百盛迎来了八年来首次净利大跌。一年后,百盛交出了上市九年来的最差业绩。近期不断关店也证明企业在华发展面临压力。作为外资百货入华先锋,业界都颇为关 心百盛如何能够求变甚至破局。
尽管颇为低调,但百盛团队已经意识到了在华发展瓶颈所在。钟廷森认为,由于普遍采取代理模式,商场利润遭 到层层盘剥。有的低线城市利润率甚至只有3%。买断品牌后,百盛可以在享受利润的同时,降低商品价格吸引消费者。更重要的是,百盛拥有了更多品牌资源后, 也可以和其他同行实现差异化。
百货业的低迷风潮何时退去时间难测,在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永平看来,百盛此次转型好比曾经 的西部淘金潮,有人选择跟随潮流淘金,有人看中了其中商机卖水。实际上,钟廷森就是一个善于从低迷中化险为夷的人。从家族钢铁生意做起,钟廷森冒险闯入印 尼市场,发展壮大了金狮集团,公司主营的钢铁曾占马来西亚钢铁总产量的70%。随后,钟廷森又开始拓展到其他领域。百盛就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马来西亚 经济低迷中诞生的。
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代,没有太多零售经验的钟廷森并购了一家又一家濒临倒闭的百货商场。在那时百货业的困境期,钟廷森购得了百盛的前身,随后又通过投资盘活了如今的百盛,成为马来西亚“百货大王”。如今的百盛再次濒临危局,这一次钟廷森又带队踏上救市之路。
运营存风险
从经营百货到回归品牌,百盛背水一战的蜕变恐怕不会一帆风顺。
西单商场总经理徐民表示,在她与国内知名陈列团队聊天时感受到,主动学做陈列的多数为品牌商,百货、购物中心者寥寥。这也让她了解到,长久的联营模式, 让百货从业者丧失了组合、布局品牌、商品的管理能力。她认为,如果品牌管理经验不足强势品牌不会选择追随。如果仅挑选一些小众品牌,对买手和运营团队又会 是考验。徐民表示,百盛在蛰伏的两年中,如果培养了一批买手人才,并能在日后运营中进行合理战略布局,完成转型后的百盛将会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对于同行来 说更是不小的威胁。
王永平表示,百盛几十年的零售商背景加之手握大量门店的优势,会有品牌愿意追随,这也是百盛突围的机会。未来,百盛 将握有大量自有品牌,个性化和卖点会逐步显现。不过,先于百盛之前,也有日资百货伊势丹、此前中韩合资的乐天银泰百货尝试了独家品牌代理与买断经营的先 例,但受困于对市场把握的不精准和采买货物滞销带来的资金压力,这两家百货店均兵败一方。
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表示,品 牌代理一般会有较长协议时间,但市场对品牌的接纳和淘汰周期却时有变化,对于百盛来说,代理品牌考验百盛团队的专业性和战略布局的能力。虽然业界对于百盛 仍是喜忧参半,但钟廷森对于百盛的未来还是满怀信心,他坚信今年底百盛的业绩就会有起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