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商服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出让的可建面积规模预计只有100万平方米左右,”上海市土地学会会长、原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副局长殷国元昨日表示。这意味着,上海商服用地规模仅为去年的三分之一,和2002年基本持平。 殷国元是在昨日的中国国际商业房地产投资峰会上,回答《每日经济新闻》提问时作出上述表述的。据他介绍,从2002年开始,上海从土地供应的源头将商业地产进行分类管理,归并到商服用地统计。2002年,商服用地出让的可建面积规模为112万平方米,2003年为464万平方米,2004年为307万平方米。
政府宏观调控
在解释今年商服用地规模为何会锐减时,殷国元表示,“主要是受了‘两个一千万’土地供应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将土地供应作为一种政策调整的手段来运用。大家都知道,目前这轮宏观调控的目的,不是让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跌,而是稳住价格,防止非理性上涨。”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在全国7个房价下跌的城市中,降幅最大,这不是调控的本意。所以我们减少了商服用地的供应量,希望以此来稳定房价,不要再跌。土地供应少了,房地产市场价格肯定是值得长期看好的。”殷国元进一步解释。
开发商谨慎拿地
但是,对于今年上海商服用地规模锐减的原因,也有业内人士提出了其他看法。 他们认为,宏观调控开始后,开发商不看好未来2年内上海的房地产市场,所以缺乏参与土地拍卖的积极性,因此造成今年上海商服用地规模回到3年前水平。 同时,上海目前好的地块已经非常鲜有,即使拿到地,包括动拆迁在内的开发成本也令开发商生畏。
调控有利于商业地产长期健康发展
对于宏观调控对上海商业地产的影响,殷国元说,“宏观调控是针对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供求总量、供应结构和房价涨幅三大问题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的手段,特别是运用金融税收杠杆的调节,纠正市场失灵。宏观调控挤掉了房地产市场虚假的规模泡沫,稳定了商业房地产的市场预期,减少了今后的投资风险。宏观调控对上海商业地产的长期健康发展的正面效应十分明显。”殷国元表示,下一个5年,上海土地资源供应会继续根据中央宏观调控从严从紧的要求,注意正确处理保障经济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体现“严控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的总原则;结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改革,更加注重供地方式的改革;按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强调商业地产的用地规模和结构、布局的优化,强调商业地产的综合效益;商业地产供地会通过储备中心,通过熟地开发和招投标方式取得。(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