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控制房企拿地节奏,将北京土地市场调整到理性的温度,日前,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发布了避免企业延期缴纳土地开发补偿费等违约情况的通知,继续加强招拍挂履约管理。业内表示,该通知所涉及规定内容虽只是重申已有政策,但介于通知发于目前企业拿地热度不断攀升的时间点上,再一次强调了企业的拿地门槛,将会对部分企业存在的不理性拿地热情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通知要求,自2013年10月,对于未按期缴纳土地开发建设补偿费的企业,将暂停参与北京土地市场竞买活动直至完成缴纳;情节严重的,如逾期缴纳土地开发建设补偿费超过90日以上的,或者未按相应宗地的补偿协议约定缴纳土地开发建设补偿费两次以上的,将予以网上公告,并暂停该企业及其股东和子公司参与北京土地市场竞买活动,暂停期限自取得《土地开发补偿费缴纳说明》之日起至次年同日;上述相关违约情况计入企业诚信档案。
事实上,今年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各地都普遍增加了土地供应力度,前三季,全国住宅供地量远超近五年同期均值,北京供地量也明显加大。但记者发现,不少地块竞价现场房企竞争依然非常激烈,不少房企接连拿下多块地后仍然对还未落槌优质地块显示出浓厚兴趣。机构统计显示,今年前9月,北京土地出让金达到1154.89亿元,创历史新高。
不过,企业拿地热情高涨也存在一定隐忧。早在2009年,北京顺义天竺开发区一幅低密度住宅用地被北京市大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50.2亿元的天价拍得,高于起始价36.4亿元,楼面价高达29859元/平方米,创下当时北京楼面价、总价纪录后,2010年初,该地块就因为大龙地产欠缴地价款被市国土局收回。这一土地收回事件虽让不少业内人士记忆犹新,但对于房企拿地的警示作用却不再明显。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陈国强认为,市土储中心通知表面上看是为强化土地开发补偿费用管理,实际上是在这个时间点上再次为开发商明确拿地门槛,提醒企业不要有钱就入市拿地,要充分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开发成本。目前北京土地市场的入市门槛并没有显示出北京与其他各地市场存在的差别,需要进一步提高。包括企业是不是有行业开发经营、积累了多少开发量等都需要有更细化的要求。对于想要拿地却在门槛提高后难以和大型房企竞争的小企业,陈国强建议可以把今后上市的地块切得更小,多推出10万平方米以下规模的地块,或者鼓励小企业联合参与拿地竞争等,将有效规范市场,让企业拿地前必须要进行理性规划。
相关新闻
北京首宗竞自住型商品房地块改竞公租房
北京首宗竞“自住型商品房”地块挂牌入市的海淀区东升乡R2地块昨日迎来首位买家,但是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发布公告称,该地块将由竞“自住型商品房”变为当竞买报价达到合理土地上限价格时,转为在此基础上竞“公共租赁住房”面积确定竞得人。
据悉,该地块建筑控制规模在27353平方米,其周边二手房均价为3.9万元/平方米,重点学区上地东里的均价已达5.9万元/平方米,还是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改变出让方式后,虽然表面上看,公租房回购价一般会低于自住型商品房售价,房企利润空间可能被压缩,但链家地产市场部张旭表示,这两种房屋建设成本存在差异,房企未来的开发建设难度有所降低,回购标准是统一的,企业计算利润时也会更加准确,拿地风险也会一定程度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