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详细内容  
地产商业模式:你方唱罢我登场 
   2012-11-12   中国经营报(北京) 

      在国内,不乏一些凭借自己独特发展模式,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商业地产企业,这些企业的经典模式被广泛复制。而宁波奥特莱斯广场倒闭等事件也提醒人们,商业地产的开发建设一定要遵循其内在规律,不可简单套用住宅运作模式,或者简单拷贝其他成功项目,否则失败是必然的。

      在融资环境恶劣,群雄逐鹿的中国商业地产市场,究竟何种商业模式能最终胜出?纵观国内代表性的几大商业模式,似乎都还在持续摸索,目前尚未找到最佳的答案。

      商业地产运营最重要的几个环节是融资、商业运营,资产溢价,其中融资是发动项目,资产溢价是找到合适的退出方式。“商业地产企业的商业模式,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高和投资副总裁陈方勇表示。

      央企外企学不来

      “华润和中粮起家的时候,他们并不懂商业地产。但是,由于有母公司的资金及资源支持,有了很高的起点,一开始就能够在最好的城市拿到最好的土地,专注做好经营。然后,他们可以有一个很长的时间,慢慢培育项目和团队。”在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看来,以中粮、华润为代表的央企商业地产平台,具备民营企业无法企及的资金优势。“但是,从2011年下半年起,政府规定央企不能够随意为旗下地产平台提供融资支持,他们如今也不再像过去那样财大气粗了。”

      而诸如凯德、恒隆、阳光新业等企业,要么是纯粹的外资背景,要么有外资基金作为大股东,他们做的项目都是以自持为主的纯粹商业项目,很少销售物业。这些企业的优势是海外的融资成本,远远低于国内企业。“凯德的资金成本在3%左右,国内的上市公司中,万科的融资成本是7%。而那些没上市的企业,通过民间借贷、地产基金等方式融资,成本在15%是很正常的。”中国商业地产同盟会秘书长王少山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与本土民营企业做的城市综合体不同,凯德商用的产品采取100%持有的模式。凯德商用中国区总裁骆伟汉表示,凯德商用中国有母公司的资金支持,经营思路是房地产管理的方向,规划一个项目通常是以整个项目的租金回报率稳定上升为目标。

      万达模式被广泛模仿

      比起资金实力雄厚的央企和外企,资金匮乏的民营企业运作商业地产,无疑更为困难。为了筹集现金,积累资源,民企所能做的,只剩下销售物业。

      “对于众多民企而言,万达模式比央企模式更容易复制。”某大型商业地产企业高管陈立说,从第一代产品到如今呼之欲出的第四代产品,万达摸索出了被称之为综合体的租售平衡模式——将百货商场、超市、写字楼,公寓、酒店、步行街、影院、餐饮街等业态放进一个数十万平方米的综合体中,只留酒店和商场自持,剩下的面积全部卖掉。“很多企业学习万达,将持有部分尽量减少,多做销售。”无论是被业界称为“小万达”的宝龙地产,还是光耀东方等民营企业,操作思路颇为类似。

      在众多业态中,销量最大、利润最高的,便是步行街商铺,其面积小,总价相对较低,经营流转也比较方便。万达的前两代产品,都是纯粹的商业项目,只有商铺和主力店两种业态,体量也不大,这样的项目可销售的物业小,风险就更大。万达规划中的第四代产品,体量进一步扩大,通过不同业态物业的售卖,来保证现金流的稳定。

      除此之外,万达自2005年之后推出了“城市副中心”的概念,开始在城乡结合部拿地,力图实现“以万达广场再造一个城市中心”,不再执著于在城市核心地段拿地。

      紧随万达之后的宝龙,亦学习这种方式,在三四线城市的郊区拿下大量土地。“宝龙的模式,被称作是 恒大加万达 ,即在三四线城市拿大片土地,商业项目虽不太成功,住宅却卖得不错。据说宝龙青岛城阳的地,均价就是几百块钱一亩。”陈方勇说。

      以综合体概念拿便宜的地,订单模式,引进主力店,销售物业,这是很多企业能够模仿的,而且这样的同质化产品在各地都非常多。但是,万达将产业链延伸到百货、影院、KTV的能力,则是这些跟随者无法复制的。

      SOHO模式风行一时

      实际上,购物中心的规模决定了谁能先跑马圈地,谁就更有机会胜出。“一个城市可能只有一两个核心商圈,这家公司在最优的地段建了一个综合体,别人就很难再做了。多抢占资源,企业才能够占领高地,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拥有话语权。”出身自万达集团的东方城置业总裁张诚表示:“当房地产市场饱和,全行业回归社会平均利润之后,抢占资源的成本很高了,企业也占有足够资源,发展到一定规模了,可以重新做产业化的布局。”

      SOHO中国早年走的就是这样的路线。“潘石屹入市早,凭借SOHO的概念在一线城市拿到了许多核心地段的土地,有强大的销售团队,把物业全部售出积累了大量现金,最后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如今,这套模式也无法复制了。”王永平说,无论是中国香港的企业,还是欧美企业,都经历过这个阶段:以住宅项目养商业项目。而在中国大陆,则是把租和售的物业放在一个项目里。对此,陈立表示:“如今通过大量销售物业,SOHO中国等一批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实力,具备了从销售驱动向持有物业模式转型的条件。”

      虽然目前中国本土的商业地产企业,也培育出了一些业内公认的优质综合体,比如国华置业的华贸中心将大望路成功打造成CBD商圈中的一个核心地段,其运营的新光天地购物中心,已经有了稳定的租金回报。“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商业地产企业来讲,提高商业运营能力,仍是现阶段的当务之急。”陈立说。

      寻求资产溢价通道

      国际上通行的商业地产项目溢价模式,是让经营者与持有者分离。因为对于那些成熟的商业地产项目,由于其收益有稳定、长期的增长,商业地产企业会将其卖给上市的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通过资产证券化,达到资产溢价的目的。

      外资背景的企业,通常具有很好的资产溢价通道。截至2011年,凯德商用已将中国大陆的8个项目,卖给了在新加坡上市的基金CRCT。卖掉之后,凯德商用只承担管理业务而不再持有。骆伟汉曾表示:“如果一个项目经营得当,它会继续升值,如果凯德商用中国能够看到这种前景,就不会把它一次卖掉,可以先卖一部分股权,然后拿回现金去投新的项目。”

      然而,受制于政策,REITS在国内迟迟没有推出,一批企业开始瞄准了上市之路。在这条路上,许多商业地产企业也遇到了重重困扰。陈立表示,国内政策目前并不支持房地产开发公司在A股上市,在已经上市的三家内地商业地产企业中,世茂股份是借壳上市,宝龙、SOHO中国在香港上市,资本市场对他们都是按照销售型房企的商业模式来估值的。

      商业地产代表性模式

      华润、中粮:

      国企央企先天资源优势,拿最好的地,自持为主。

      凯德、恒隆等:

      外资背景,融资能力高,自持为主。

      万达模式:

      做资源整合者,租售平衡模式。

      宝龙地产:

      主攻三四线城市郊区,住宅销售优于商业。

      SOHO中国:

      从销售驱动型转向持有。

 

>> 活动专题 更多 >>
“商业企业促消费座谈会”在京举行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商务部组织的“精品消费月”活动,提振消费市场,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工作委员会11月 15日在京举办...
 · 上海纽约大学2024年REITs高级研修证书课程
 · “品牌私享会”在鄂尔多斯举办
 · 2024年多业态融合性消费新场景座谈会举办
 · 赴日创新商业考察团拜会使馆经商处
 · 2023上半年全国商业地产行业形势分析会
 · 我会与华为合办“智慧商业创新发展研讨会”
 · 商业地产如何降本增效突破复苏困局
 · 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论坛2022年会
 
>> 项目招商 更多 >>
 
 
运营管理:中商联盟(北京)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907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7000221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北路8号院三里屯SOHO办公B座1910室  电话:010-63940686  E-mail:msc51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