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消息,在麦格理与万达集团的委托管理合同期满后,双方协议分手。后者将陆续结束目前在南京、济南、哈尔滨、沈阳、天津、武汉、长沙、南宁、大连等地运营的9个万达广场的管理。
报道显示,这九个购物中心将不再使用“万达广场”的品牌,并陆续更名为“悦荟广场”。同时,万达官方网站上已经没有这几个项目的介绍,而麦格理集团也于日前另聘管理公司进驻部分商场。
消息称,麦格理聘请的正是国际知名的房地产服务公司戴德梁行,而南京和济南的项目已经从4月1日其正式更名为悦荟广场。最新消息表示,南宁万达广场也即将改名面世了。
万达“误信”麦格理
万达和麦格理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05年,他们原计划赴港发行REITs上市,但未能如愿,之后双方联合发行了国内首例商业地产抵押证券。
当年7月,麦格理通过银团贷款,向万达购买了9个商业广场。此时急需发展资金的王健林已拥有21个已经运营或动工的商业广场,并因此而套现约31亿元。
九个商业地产项目大多位于二线城市,并在过去3年中先后投入使用,有较高的出租率。而加权平均剩余租约期限达到了11年,远高于中国商业地产平均的3-5年。
事实上,对于和麦格理在2005年的那次合作,王健林或许并不满意。
其在最近一次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称,当时REITs的形式是万达与麦格理合资成立一家基金公司,万达以物业出资,麦格理以资金出资,这样,万达就拿到了自己进一步扩张所需要的资金,又同时享有物业收租的回报。
更重要的是,基金公司也可以上市,又不受增发的限制,另外,因为基金股东的分散性,万达不必担心自己失去对项目的管理和控制权。
本有上市计划的王健林就这样被麦格理的“蓝图”打动了,其甚至还跟着麦格理去澳大利亚学习REITs管理,还考了一个REITs经理人证书。
然后,等王健林考完证书并成立了全国第一支针对商业地产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2006年7月,国家外管局、商务部、发改委几部委联合发文《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严格限制境外公司收购内地物业。
于是,REITs彻底没戏,王健林才退而且其次,发行了国内首例商业地产抵押证券。
对于2005年的那次融资,王健林直言是被“麦格理忽悠”。不过,相较于王健林的不愉快回忆,麦格理方面或许却颇为高兴。
有业内人士认为,麦格理与万达的分手或者在为中国业务提前铺垫,除万达外,他们在内地还有收购其它项目,麦格理可能出于培养自己运营团队的考虑。
据悉,该集团旗下基金去年6月还收购了成都凯丹广场的50%权益。
七年上市行差踏错
近期,对于万达颇为“坎坷”的上市历程,王健林也首次给出回应,并详细历数了万达从2005年以来上市的种种。
据王健林回忆,与麦格理的那次不成功的合作,就是因为2005年前后王健林有了上市的盘算。
王健林称:“也怪我,2006年本来就有机会在香港红筹上市,当时找了JP摩根、摩根士丹利等,框架都搭好了,被麦格理一忽悠,说我别做IPO了,做REITs多好,于是错过了最好的机会。”
在和麦格理的REITs无果之后,王健林决定再去改IPO,孰料香港红筹上市之路也被监管部门封死了。不得已,王健林在2007年回头来做内地A股IPO,但没想到刚做完架构,2008年又来了金融危机,紧接着房企A股万达融资被卡,万达内地上市之路再次搁浅。
2011年3月4日,向来很少公开谈论地产上市事宜的王健林对外透露,证监会已于去年受理了万达商业地产的上市申请,但在目前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紧缩的情况下,地产板块上市的过程未必顺利。
这期间,也传出过万达又决定改道香港完成上市的消息,但万达方面始终未给过任何回应。直到今年2月1日,证监会为加强透明度,在其网站公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显示,万达商业地产公司和万达电影院线已经向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其中,万达商业地产公司的申请仍在接受初审,而万达电影院线正在落实反馈意见中。
据证监会文件显示,万达商业地产公司拟在上交所上市,保荐机构为中国银河证券;万达电影院线拟在深交所上市,保荐机构为中银国际。
其实,就在2010年,王健林还曾错过了另外一次借壳登陆资本市场的机会,其称“事实上2010年我是有机会上市的,当时有两个上市公司净壳卖给我,我当时没想去要,光想着不缺钱,就自己上市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