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大型奥莱预计在年底亮相北京。至此,北京今年将有3家奥特莱斯陆续亮相。同时,在国内却有一些奥莱卖场经营困难,甚至停业。在业内人士看来,对经营能力要求很高的奥莱卖场,已经成为考验商业品牌成色的试金石。
开店潮席卷北京
今年无疑是北京的“奥特莱斯”大发展年。从年初到岁末,3家大型奥莱开业,而包括燕莎在内的奥特莱斯巨头也不止一次谈到了新店扩张。
今年1月,机场第二高速附近的斯普瑞斯奥特莱斯开始试营业,拉开了奥特莱斯业态在北京大扩张的序幕。随后,位于京津路的佛罗伦萨小镇-京津奥特莱斯在5月开业,其投资商——意大利零售巨头RDM集团的超凡魅力,成功吸引了Prada、Fendi、Burberry等众多一线品牌入驻。下个月,位于房山区长阳、已筹备多时的“奥特莱斯华北旗舰店”将开业,成为京西首个奥特莱斯项目。
北京的数家奥特莱斯运营上带来不少好消息。日前,国内奥莱“鼻祖”——燕莎奥莱总经理寇萍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燕莎奥莱已于今年10月底完成了全年销售任务,今年销售额仍将保持5亿元的增长,突破30亿元。
作为北京奥特莱斯新贵,赛特奥莱经过两年养商期后已颇为成熟,年增长率高达70%。据春天百货集团日前发布的公告,赛特奥莱将于明年纳入上市公司,并开始自持物业,充分体现出其母公司对它的肯定。赛特集团总经理陈俊明更表示,在5年内开出7家赛特奥莱。
今年底,位于房山区长阳镇的奥特莱斯华北旗舰店即将开业。配合长阳镇打造CSD(中央休闲购物区)的计划,房山奥莱旗舰店预计总投资近10亿元,吸纳国际品牌300余家。开业后,它将作为经济引擎,被打造成足以辐射华北地区的奥特莱斯项目。
中小奥莱前途堪忧
与燕莎、赛特奥莱的成功道路背道而驰的,是众多所谓奥特莱斯的衰败。据记者调查发展,北京已有超过30家以奥特莱斯为名的折扣店。但除去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四五家外,大部分奥莱正面临少人光顾、长期亏损的尴尬境地。
记者在位于石景山区苹果园附近的喜隆多奥特莱斯名品折扣店中看到,即使是周末该店也没有迎来太多消费者。记者随机采访发现,来此淘货的大多是附近居民,而“价格低、大牌少、款式旧”成为消费者对喜隆多奥特莱斯最深刻的印象。
位于昌平区天通苑附近的明珠·奥特莱斯更成为“杂牌甩货区”。记者看到,明珠奥莱商品数量不少,但基本是没有牌子的“外贸货”,顶层仅有的几个品牌几乎都是国产二三线品牌。家住天通苑的消费者张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商户素质偏低,这里经常出现售假现象。“有的商户直接从旁边‘天通尾货’批发,来这里冒充正品出售。”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规模不一的奥特莱斯并不符合奥特莱斯“名品+折扣”的定位。无法吸引优质品牌资源是中小型奥特莱斯的普遍问题。一位在某大型奥莱任职的人士认为,目前北京乃至全国的奥莱市场已经开始分化,随着优质品牌资源向具有品牌号召力的奥莱企业倾斜,大型奥莱与中小型奥莱的差距将逐步拉大。
事实上,招商不力、造血能力不足已经使部分奥莱走向灭亡。据报道,位于宁波市江北区的奥特莱斯广场在前不久被法院查封,宣告倒闭。而诸多承诺去年或今年上半年开业的项目,目前仍大门紧闭。
考验运营商能力
目前 ,国内的奥特莱斯看似一片蓝海。然而,在百货店、购物中心增速趋于平稳的同时,奥特莱斯的超速发展已经决定了其市场竞争的残酷。
寇萍告诉记者,奥特莱斯作为品牌折扣店,需要百货店、购物中心内的品牌正价店作为支撑。“对同一品牌来说,十家正价店的剩余商品可以支撑一个奥特莱斯门店的运营。在正价店数量增长不大的前提下,奥特莱斯却大量涌现,品牌商必然会有选择地入驻,这对运营商而言无疑是一个考验。”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同样认为,奥特莱斯需要拥有足够多大牌资源的运营商来运作,才能让“名品+折扣”名实相符。成熟的奥特莱斯商家能够在业内备受认可的关键因素在于,与一批知名品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事实上,大牌运营商也已经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包括欧洲零售巨子RDM集团、日本最大房地产开发商和OUTLET运营商三井不动产株式会社在内的20余家知名运营商已经涉足中国奥莱市场。
目前,北京地区运营较为成功的奥特莱斯均有着强大的后盾。燕莎、赛特背后都有着集团大型百货集团作为支撑;京津奥特莱斯身后是意大利RDM集团与美国威特公司的强强联合;即将登陆北京、浙江、广东、海南四地的芭蕾雨·奥特莱斯广场则是由英、法、中联合投资的运营公司OOM与中国奥特莱斯第一人万文英率领的奥特莱斯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组成。而在其后,还有多少运营商仍蠢蠢欲动我们尚不得而知。
未来5年内,中国奥特莱斯市场免不了降临一场你死我活的拼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