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永平:商业地产谨防搭上通往冬天的高铁 |
http://www.ccrea.com.cn 2011-10-27 搜狐焦点网 |

亚太商业地产合作论坛上 搜狐焦点网记者采访王永平
住宅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进一步收紧,“黄了住宅,红了商业”的论调也越来越多,我们可以看到,住宅市场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商业地产的投资热潮,然而,商业地产的繁荣能持续多久,房企该怎样完成从住宅到商业的转型……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永平先生。 “泡沫论”不准确 无效供给带来虚假繁荣 据统计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商业营运方开发投资达到了3100亿元,环比增长38.58%,办公楼增长超过了1000亿,增长了26%,增幅达到了十年最高,有很多人担心商业地产出现了泡沫,对此,王秘书长讲到:“我觉得对于商业地产里的投资或者带来的问题,毫无疑问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但是说泡沫这个提法,我个人并不完全赞同。”他表示,泡沫指的是供大于求,而在商业里,不是供应过多,而是很多的供给是无效的,并不是迎合市场需要,目前选址难和开发商的招商难并存,更多的是结构性的矛盾和盲目投资的恶果。 转型商业忌“盲动” 房企不要搭错车 谈及房地产商由住宅向商业的转型,王永平分析到,转变有三种方式,一是“主动型”,即在房企的资金、人才、发展模式都非常充足的情况下,已经具备了转向商业地产的能力,这种方式的成功率是非常高的,但目前仅占到了总量的1/3。二是“被动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被商业”,这种往往是由于政府的需求,要求将某个区域的地块用作商业,这时,房企不得不转而开发商业地产。三是“盲动型”,盲动转型,顾名思义是指盲目、无准备地涉足商业地产。这种方式的风险非常大,杭州的绿城集团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应该达到了163个亿的负债。所以说,在住宅通往商业的路上,通行着两趟列车,一趟是通往春天的地铁,有一趟可能是通往冬天的高铁,所以各家房企千万不要搭错车。 西大街商业发展品质不高 商业规划是着力点 目前,很多城市没有合理的商业规划,在提到西安时,王永平说:“西安的西大街,虽然达到了“多中心”商业圈,但品质却不高。时尚感比较低,没有营造起好的商业氛围。而小产权商业又太多、太杂,导致升级的难度很大。”他建议道,商业地产的项目并不是越大越好,越高档越好,越多越好,而应该在有人气的前提下,保证其与经济水平、商业发展、城市规划资源相协调。 目前,在一线城市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和城市空间渐趋饱和的情况下,商业地产进军二三线城市已成为勿容置疑的大势。然而缺乏合理的商业规划,是商业地产登陆二三线城市的最大问题,因此可以说中国的商业地产真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市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