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出台各种严厉的限购政策下,商业地产成为一些地产公司开发的重点,与此相关的人才招聘,大有一枝独秀的局面。此外,随着保障房建设力度的加大,一些地产企业开始招收“三旧改造”方面的地产开发人才。
地产人才流动分三个梯队
据了解,房地产企业根据规模和实力有三个梯队,每一个梯队的招聘方式各不相同。倍智人才咨询总监沙添表示,第一梯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房企,他们的经理级人才偏向内部培养,后备人才偏向校园招聘;第二梯队是在香港上市的地产企业,他们招聘以专业技术人才为主,管理人才不多,途径是一方面从第一梯队的标杆企业挖人,另一方面也通过校园招聘、内部培养。第三梯队是一线城市中小房地产企业或二、三线城市的龙头地产企业。这类企业的中层管理人才主要是从上一梯队的标杆企业“挖人”。
第二、三梯队的房地产企业不断“挖人”的结果,是使地产人才由大公司向小公司流动。对此,万仕道(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戴科彬却有不同的看法:在国家有关房地产政策的严厉调控下,人才的招聘开始略有改变,中小型地产企业的营销总监、项目总监等人才,开始往大的有资金实力的地产企业流动,加速了行业内人才的整合。
流动是人才身价飙升的捷径
顾先生原先在广州一家知名房地产企业做营销主管,后来去了江苏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项目营销负责人,在二线城市历练两三年后,顾先生再回到广州,任某知名地产公司营销中心负责人。顾先生的成长之路,很能代表地产行业大多数中低端人员的职业发展道路通过跳槽来换取更快的成长速度。
虽然地产大佬们舍得花大价钱引进人才,但人才会不会“水土不服”依然是一个问题。
一项针对房地产企业的调研显示,超过50%的房地产企业(调查样本为34家)表示,仅40%以下的人员通过内部补给。这个数据反映出当前大多数企业,使用空降管理人员成为不得已而为之的趋势。但过高地依赖于外部的空降补给,必然会带来新旧管理人员难以融合、组织能力难以沉淀的问题。
商业地产人才强调复合能力
据了解,商业地产主要招两大类人才:一是工程管理类,如建筑设计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商场装修预算员、物业管理经理等;另一类是商业运营类,如招商运营总监、招商运营主管、招商运营专员、客服经理、商业空间设计师等。两类人才所需要的知识结构是互通的,人才的复合能力很重要。
“在业内,万达和凯德置地的商业地产人才很吃香,被挖角的可能性也很大。”沙添认为,现代SHOPPINGMALL所需的人才与传统住宅有所不同,在能力上至少需要三种:一是选址能力,二是运营能力,三是资本运作能力。能做旺商业地产的人才,并不仅限于地产圈内,其实像苏宁、国美这类企业的高端人才也适合做商业地产,也是被挖的对象。
高端商业地产人才偏好海外背景
广州锐盛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卓祺表示,随着商业地产人才需求增多,亚太地区与国内的人才互动也多了起来,有些人才需要国外的经验。
“珠江新城有一个客户需要找设计人才,要求有国外设计师事务所设计经验,直接去做项目总监。”卓祺表示,有国外经验的人才一般脑袋里都有多套方案,其设计理念能驾轻就熟运作到国内的项目中。目前,这类人才主要在香港与新加坡找,一般国际知名的设计师事务所都在这两地有分支机构,语言沟通不成问题,具备国际视野,这类人才的薪酬一般是税后120~150万元。
“三旧”改造地产人才也紧缺
在上周本报发布的地产招聘信息中,还有一家地产公司发布的职位相当引人注目。该公司以旧城改造策划开发为主,需要“聘‘三旧改造’地产开发人才”,这在地产类招聘中极为罕见。
“三旧”改造到底需要什么人才?据了解主要紧缺三大类,分别是开发类、营销类和资本运营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开发部总经理”一职是“三旧”改造人才的“主帅”,这个职位不仅需要十年以上房地产工作经验,精通房地产开发工程管理及相关法律法规,还要熟悉规划、国土等部门办事程度,有“三旧改造”经验。
据业内人士称,这类人才虽然需求量少,但很稀缺,一般需要有政府背景,又要懂房地产,内部难于培养,大部分通过外部招聘获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