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并公布,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5.4%,非食品价格上涨0.9%。
以下是市场人士的评论:
中国建银投资证券宏观分析师 李志坤:
7月份CPI创下10年来新高,通膨的上升一方面缘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需求拉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粮食、土地、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推动,由于食品价格在CPI中的权重占到33%,因此主要是食品价格的上涨推动了CPI的走高。
值得关注的是,跟此前禽肉价格上升的同时,蔬菜等其他商品价格并未同时上涨不同,这次还伴随着方便面以及蔬菜等其他商品的上涨,如果这种趋势蔓延的话,一部分消费者可能会缩减消费,同时国内商品价格的上涨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会导致中国出口商品的上涨,这将逐渐影响中国的出口。
不过,由于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食品价格的上涨,在未来几个月,随着供应的增加食品价格上涨会逐渐回落,CPI也会逐步回落,通膨压力在未来数月应会有所趋弱。我们预计今年全年CPI上涨4.2%。
由于央行前不久已经加息一次,预计下一次加息应该不会早于10月底。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 祁京梅:
7月CPI的涨幅相当高,估计是今年最高的,这与7月份以来包括方便面在内的部分商品纷纷提高有关,这意味着实际负利率的情况进一步加剧,央行继续加息的可能性较大,政府可能出台进一步的严控物价举措。
从物价走势看,此波受粮价带动的物价上升势头短期恐难抑制,毕竟有许多商品的价格是市场主导的,政府可调控的空间有限,估计8-9月CPI的涨幅仍会保持上涨态势,料会在4%以上。但随着9-10月中国粮食的丰收,由粮价上涨引发的物价涨势应该会有所回落。
申银万国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 李慧勇:
数据表明中国确实已经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物价的上涨苗头由点及面蔓延,从偶然因素导致的个别食品价格发展到全部食品,进而扩张到整体的商品价格。我们认为,这一轮的物价上涨势头之猛更强过2004年的那一轮。
预计未来四个月CPI将持续走高,最终增幅突破6%。对此中国一方面需要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同时继续加息,最快在9月份,另外,政府可以直接在一些商品的定价上加以控制。
相关背景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表示,当前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加大,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央行下半年将坚持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以控制通胀预期和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央行日前指出,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除了食品价格因素之外,能源资源价格存在上涨压力,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居民的通胀预期增强都可能推动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中国央行表示,从中国实际情况看,分析价格形势时,不应只关注剔除食品的核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食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也须予以足够重视。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发布最新报告预计,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11.4%左右,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