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连我们也觉得,星巴克太激进了!"2007年4月13日夜22点,有星巴克内部人士在电话中提到星巴克的最新拓张计划时,立即换了一种颇为夸张的语调。
去年10月24日,星巴克咖啡国际有限公司(StarbucksCorp.以下简称"星巴克")高调对外宣布,收购北京美大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90%的股权,从而"收复"在中国大陆最后一块特许经营牌照。
星巴克在花费巨资先后对上海统一星巴克、广东美心星巴克和北京美大星巴克进行股权回收以后,首先制定了一个直至2008年的扩张计划。
加速开店
星巴克大中华区总裁王金龙曾向本报表示:"2008年是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他希望能够在2008年之前完成其中国战略的全布局。
据本报记者刚刚从星巴克中国内部得到的可靠消息,2008年之前,仅仅在北京、天津、沈阳、大连以及青岛5地,星巴克的新增独营店面规划将达到50至150家。星巴克还专门为此5地增设了北方区与东北区的区域管理概念。至于一直拥有相当良好业绩表现的华东与华南地区,也将会另有数量不等的大幅增店方案。原来上海统一和广东美心的管理区域被重新划分为南方区和西南区。
"这其实意味着,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仅仅在华北5地,在2007年这一年之内,其新增店面的规模差不多就快接近于之前7年星巴克在中国开设的店面总数。"上述星巴克内部人士介绍。
星巴克不惜成本。有内部人士粗略统计,仅仅就星巴克未来每个新增店面的设备与装修这两项来计算,每个新店这两项所要付出的成本与美大经营时期相比,就将从100万元人民币飙升至200万元。而这还不包括日益增加的店面选址、租赁费用以及人工费用。
事实上,早在1999年就已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星巴克,分别通过与上海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美心星巴克餐饮(南中国)有限公司和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以许可授权区域合作伙伴的形式,行使星巴克在上海、广东和北京地区的代理权。而截止到2006年10月完成对美大的收购时,那时在中国大陆星巴克的店面数量总计为190家。
再集权
据内部人士介绍,在星巴克中国收回股权之前,北京美大、上海统一以及广东美心都是相对独立的,星巴克真正能够行使的多为指导权而非决定权。
比如,店面选址权都由以上三方决定,星巴克总部仅会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店面设计与装修,也是三方将自行设计的多角度建筑图送至美国总部专门的工作室补充设计之后,除了一些需要星巴克专门提供的材料配送之外,便能自行执行完成;企业统一的VI系统,也是由星巴克总部提供英文材料之后,由三方各自翻译整理;而在物流以及采购体系方面,都是由三方独立决定的;除了禁售热菜以及严格的质量体系控制之外,星巴克甚至在一定程度内接受中国店内产品销售的创新。
现在,星巴克已经感觉到了控制权上的"力不从心"。
由于以前的中国由美大、统一、美心三个合伙公司各自管理。星巴克中国甚至无法拥有一个统一的网站,其网站也只能由三家公司分别建立。除此之外,三方在推出饮品方面的速度与质量也不尽相同,而店内的附加产品销售也更是全不一样。地区之间的分割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品牌的整体管理,也不再能有效帮助星巴克进一步开拓全国市场。甚至有分析师认为,"这种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星巴克在华的发展速度"。
自在中国全面收回股权之后,星巴克几乎对其中国的整个管理体系都进行了调整。国内所有的管理层全部都被要求进行再培训。而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事务,包括前期投资规划、店面选址、店面开发设计与装修、设备的配备、品牌拓展、运营管理等全部流程,都将直接受到星巴克大中华区的严格控制。
在此基础上,星巴克中国各店被要求重新按照统一的VI系统进行修正。而为了加强产品品质监控,各店所有生产设备都将被全面更新。所有的糕点供应商都被再审核。目前已知的是,华北区原先的糕点供应商已经刚刚被星巴克总部更换为广东一家著名的糕点供应商。除此之外,店面的设计装修也将被严格控制。
期权计划
就在试图将硬件软件都与星巴克全球标准靠拢的同时,星巴克开始推行"咖啡豆股票计划"——全员持有公司股票期权。
去年年底,刚刚成功实现国内直营的星巴克就宣布要将对旗下拥有经营权的公司员工提供股票期权的"咖啡豆股票计划"引入中国。
该计划中,无论是公司高层还是普通员工,甚至连兼职员工(除短期的学生工岗位以外),只要在去年4月1日前加盟星巴克,每周工作时间超过20小时的全职或半职员工,都有权获得星巴克的股票期权。
但据了解,该计划刚刚才开始在中国实施。今年有权享受该福利的员工将获得相当于年薪的14%价值的公司股票期权。以后每年按一定比例增发。得到该期权的职员在获得奖励之后一年,拥有25%的出售权。目前已知可获得该奖励的仅有大中华区的部分管理人员。部门主管、店长等中层管理人员还未及分配。中层以及普通职员的期权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陆续分配完毕。
这是迄今为止外资公司在中国最大范围的股票期权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