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产业学堂 >>详细内容  
商业如何“治愈”城市? 
   2025-11-24   Darii Mall先生 


每一座伟大的城市,都曾在喧嚣中渴望一片安静。


1844年的纽约,拥挤、污染、移民潮汹涌,城市几乎要被钢筋与欲望吞没。美国第一位景观建筑师安德鲁·杰克逊·唐宁提出了一个近乎理想主义的主张——纽约需要一座巨大的公园,200万平米那么大!


在他的大力鼓动下,当时的纽约决策者们顶住了地产开发的巨大诱惑,在曼哈顿岛的棋盘式街道中央打造了一片不被商业侵蚀、为城市居民提供自然气息的休闲空间。这就是后来的中央公园。它成为了今天整个纽约最重要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地标。



纽约中央公园|来源:网络


百多年后,在东方的商业世界,这个命题再次被打开——


“公园20分钟效应”下,新一代的商业人开始尝试一个更大胆的实践:能否将公园的“疗愈价值”与商业融合,创造一种既能安放情绪、又能可持续运营的现代城市“生活第三空间”?


一场围绕“公园+”的商业创新,就此展开。



从配套

到主导的“公园+”


公园商业的演进,并非一蹴而就。


早期的探索,例如2003年亮相的难波PARKS,就率先将自然引入到了商业中。团队在当时开创性地设计了从2层延伸到9楼的梯田式花园,并用超500种的丰富绿植打造出了商业体的标志性景观,让“公园式商业”首次进入中国商业地产从业者的视野。



难波PARKS|来源:网络


而在此之后,随着城市密度的进一步提升,人们开始对自然与商业的关系提出更高要求:不仅是在商场里看到自然(“商业+公园”),而要在自然中生活与消费(“公园+商业”)。


搭乘大阪世博会浪潮开业的Grand Green Osaka,就是在这一理念下的全新落地。项目将其核心区域预留给了一处名为梅北公园的中心绿地。


这里不仅拥有草坪、樱花等自然景观,还通过音乐节等活动的举办,以及对甜品咖啡与西式餐厅等业态的融合,创造出了一个承载城市活力的复合场域。



梅北公园|来源:网络


这种将自然与商业深度融合的探索,也在中国得到了落地——福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如果说厦门是因岛屿出名的滨海之城,那么福州就是充满绿意的“千园之城”。这里拥有着超1,400座公园,对自然的热爱几乎长在了每个福州人的基因里。


然而,在传统的规划设计范式下,七成公园都只有休憩功能,无法为现代人提供在公园中转换完心情后,延续到社交或消费行为的第二阶段场景。


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开业的福州金山万科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解题思路。



福州金山万科里


项目规划之初,万科团队就与政府围绕着居民真正缺什么展开了多轮调研。团队意识到,尽管周边居住密度高,但最近的金山公园离居住板块也有三公里左右车程,且项目附近大多都是繁忙的马路,难以满足居民们下楼遛狗、遛娃这类日常需求。


加上项目所处的仓山万达商圈虽然商业发展成熟,但大多缺少可供消费者购物之余放松小坐的空间,为公园商业这一特色商业形态在此的落地提供了绝佳的孵化契机。


再来,是基于客群基础的理念先行。项目周边3公里范围内共拥有超100个住宅,以及45万居民,其中不乏涵盖多年龄段的家庭客群。



项目中所吸引来的家庭客群


针对这一天然的消费基本盘,团队将项目定位为了 “面向全客群的生活方式创新” ,而非简单的商业开发。如此一来,本身就对各年龄段人群有吸附力的公园商业,还能进一步挖掘城市活力,从而推动整个商圈的共同繁荣。



造生活

而非造场


如果说纽约中央公园的诞生是以一片可呼吸的都市绿洲来应对城市发展危机,难波PARKS的出现是用自然空间弥补高密度开发下的城市环境失衡。


那么在物质丰富、基础设施完善的当代中国,越来越多公园商业的出现,回应的就不再仅是基础的城市问题,而是满足都市人们对心理疗愈的渴望——


因此,公园商业也就不只是建造一个场地那么简单,更要营造出一种让人愿意主动前往和逗留的生活氛围。


利用场景打造出核心流量入口,成为了福州金山万科里的首要关键。


整个项目的建筑面积约6万平米,包含地下停车场在内共分为三层,团队将一层面积几乎都留给了绿地公园,商业部分则巧妙地置于地下一层,形成了一处融合“生态+商业+文化”的复合场域。



绿地公园与商业空间


这片由高层住宅区包围的C位草坪,也早已成为居民含量极高的“公共客厅”。每到周末午后,这里不仅成为亲子遛娃、好友相聚的热门场所,甚至还会吸引特意带着露营装备的年轻人前来。



能承载多种活动的草坪公园


为了延伸公园商业的体验感,团队在草坪多处设置了与地下商业相连的阶梯入口,并以品牌logo和创意标语作为引导,将公园的松弛感自然地导入地下商业中。



拥有设计感的楼梯


而负一层商业街区的滑板场、篮球场等专业空间,也持续吸引着垂直圈层中的人群到来。



商业空间中的儿童游乐设施


但优质的公园商业不仅是建造一个场所,更是创造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这也考验团队是否能对“人”在场景中可能产生的行为进行精准预测。


在运营层面,如何发生更多能击中目标客群兴趣爱好的活动,在保持项目动态生长的同时,让金山万科里成为一个有温度的生活场景,成为了团队不断思考的另一个问题。


今年10月,项目便围绕“户外生活”主题,打造了一场活力十足的“番茄爆汁运动会”活动。通过联合场内外的品牌与社群,策划了网球、匹克球、飞盘等数十种潮流运动。


不仅为项目吸引来了一波亲子家庭和年轻群体,更以超400万次的线上曝光量,触及到了城市中的更多潜在客群。



番茄爆汁运动会


此外,借助草坪的天然优势,项目持续推出了能满足都市人逃离日常的“户外生活节”,以及切中宠物经济趋势的“摇尾乐园”,通过这些贴合公园商业场景特色以及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主题活动,进一步拉动了消费者的参与感。




项目举办过的新潮活动


这份温度也体现在了项目与社区的深度联结上在积极联动周边社区资源之下,项目中曾落地了健康义诊、春联福写、环保公益等社区活动,加深了项目与居民间的陪伴感。



与社区联动的春联福写活动


团队也持续倾听周边居民的建议,如增加街区公共休憩区、优化游乐设施等,以此让居民真正感受到自己是空间的“共建者”,从而与项目建立起更深度的粘性。


如此一来,项目就并非一个静态的商业空间,而是一个能够在吸收外界信息的同时,不断进化、动态生长的可持续公园商业。



公园商业

如何变现?


一个被打造为“生活场”的公园商业,如何真正实现商业上的成功?成为了所有操盘者都必须直面的问题。


据戴德梁行《2024全球公园商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近三年,全球公园式商业项目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8%,显著高于传统购物中心的3.2%。


概念火热的背后,一些公园商业却因运营能力与前期定位上的差距,令其优美的环境难以转化为持续的客流与健康的营收,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毕竟,与传统盒子型商业依靠目的性消费不同,公园商业的魅力在于一种开放性与松弛感,随之带来的经营面积限制,往往意味着它无法依靠品牌的“大而全”来取胜。


因此,这类项目的商业逻辑就需变为更细致的业态与品牌规划,通过营造松弛的氛围,促使购物、餐饮等行为变成大众在精神满足后的一种“理所当然”。



以活动打造出的惬意氛围


围绕这一点,金山万科里从三个方面带来了实践。


首先,以业态的精准规划,构建起一个“公园生活”的品牌体系。


一来,尽管项目周边不乏住宅楼和学校,但能面向亲子的运动场馆与大众生活服务配套十分有限,甚至周边一公里范围内都鲜少有此类底商街铺出现。


因此,在项目近70个品牌中,结合公园的运动休闲属性,团队把最大的商业占比面积留给了运动与生活配套业态——


既能看到集篮球馆与常温泳池于一身的主力店“鼎制体育”,也有专攻射击、台球、滑板、搏击等多元运动的品牌。


同时,美容美发、经络推拿、宠物、花店等生活配套的引入,还能进一步满足居民日常需求,更弥补了“家门口”商业的空白。



鼎制体育中的常温泳池


其次,围绕内容共创,筛选出“能一起生长”的品牌。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最大化品牌价值?关键在于前期能否选对与项目同频共创的品牌伙伴。这不仅考验它的调性是否与公园商业的场景契合,更看重品牌在日常运营过程外,背后的活动策划能力与社群资源,可不可以为项目带来可持续增长的活力。


例如,主力店鼎制体育,就远不止是一个运动场馆那么简单。空间中不仅结合了瑜伽、绘画等体验类培训机构,品牌还通过与项目协同招商的形式,确保在空间中能持续为全年龄段的垂类爱好者们,提供更多样的服务。



“榕胜杯”高校篮球赛


与此,凭借成熟的教培系统和赛事资源,鼎制体育还与项目联动打造了“榕胜杯”高校篮球赛等活动,单日便创造了客流破2万、业绩提升50%的成绩,体现了项目与品牌联手下的强号召力。


最后,通过运营孵化,让项目的载体功能最大化。


如今,金山万科里中超过一半的品牌皆为主理人店。其中既有老板本人便是KOL的明星店“滑板俱乐部”,也有跟随项目一起成长的人气牛肉面品牌“正祥马”。这些品牌的共同点是,都在团队的孵化下,生根出了全新的生命力。



滑板俱乐部


以生料火锅品牌“富贵墟”为例,项目团队在看到这一烟火气美食的潜力后,抓住当年市场空白,历经多番深入沟通后成功让品牌入驻项目。在运营阶段,项目也持续通过经营上的支持,最终带领品牌门店的业绩一路长虹。



富贵墟


至此,金山万科里打造出了一个良性的商业循环:以精准的业态规划吸引来稳定客流,通过具有共创能力的品牌持续制造热点,再以品牌运营加深社区粘性与商业魅力。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金山万科里即使作为优势相对不高的纯地下商业,却能实现日常客流稳定、出租率始终接近100%的亮点成绩。


项目也以数据向市场印证了——公园商业的运营重点既是要让自然场景为商业注入生命力,也看重让商业为公共空间的可持续运营提供动能。



结语


从纽约中央公园的规划提出,到福州金山万科里中的来往人群,公园商业的概念兴起,并非是一时的商业浪潮,背后所映射的关于都市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如何对自然、松弛与社群归属产生的渴望,值得我们持续思考。


而在印力华东的实践逻辑中,“长情陪伴”从来不是一句营销口号,更是一种深入在地运营的商业哲学。这也推动着金山万科里等项目,从商业空间逐步成长为连接人与社区的场域。


不止于公园商业,消费心理的变化还将让今后更多商业不再满足于将自然、品牌、美陈作为商业的装饰,更是要让这些内容能自然地从场景中“长”出来,从而为当代人构建出一个既能安放情绪,又能提升消费欲的生活第三空间。


毕竟,第五消费时代的商业空间竞争,终将从谁更繁华,转向谁更“治愈”。

 

>> 活动专题 更多 >>
首都机场商用物业创新提质研讨会举行
11月15日,由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工作委员会支持的“首都机场商用物业创新提质专家研讨...
 · 河北省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推介活动举办
 · 2025服贸会•商业地产创新发展论坛 在
 · 山系生活与创新商业专家座谈会在蓉举办
 · 2025服贸会·中国商业地产创新发展论坛
 · “商业企业促消费座谈会”在京举行
 · 上海纽约大学2024年REITs高级研修证书课程
 · “品牌私享会”在鄂尔多斯举办
 · 2024年多业态融合性消费新场景座谈会举办
 
>> 项目招商 更多 >>
 
 
运营管理:中商联盟(北京)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907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7000221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北路8号院三里屯SOHO办公B座1910室  电话:010-63940686  E-mail:msc51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