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产业学堂 >>详细内容  
存量精耕时代正在来临? 
   2025-11-17   CRR 商业地产志 


2025年,商业地产迎来「多期开发热潮」——


不少二期甚至三期、四期项目的出现,似乎也如同一面镜子,间接向行业证实了:「我们过得还不错」,且「『胃口』还不止于此」。


从本质上来看,「商业扩容」本身并不是一个新现象,但今年的动态似乎尤为密集,隐隐照见了存量精耕时代的全面来临。


正如今年深圳湾万象城二期、上海新天地东台里、颐堤港二期(北京太古坊)封顶等多个头部案例的出现,包括那些亟待破土的二期「王炸传闻」……


从港资巨头到内资标杆,上海新天地、上海ITC、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北京太古坊、广州太古汇的持续生长,到深圳湾万象城二期、松江印象城二期、龙湖重庆时代天街A-E馆、成都万象城的A-D区+广场的逐步落地,多期开发早已是优质项目的共同选择。

这些项目的扩容路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地企业擅长的「前置规划型」,拿地之初就敲定多期开发蓝图,以规模效应抢占区域话语权;

另一类是港资品牌精通的「渐进生长型」,项目完全开业后,基于社区营造(Placemaking)理念逐步拓展周边地块,实现与区域的深度共生。

只不过在今年,头部项目的多期动态集中爆发,让这一长期存在的行业趋势,有了更为强烈的体感。

新一轮的「短兵相接」,正是在从这种「卷」中凸显出来。


作为一批行业「优等生」的代表,多期开发热潮不仅印证了项目自身的经营硬实力,也揭示了商业地产从快速落地到持续生长的底层逻辑,为当下时代的商业升级提供可借鉴的样本。



二期「为何」而来?


商业项目的多期开发,绝非偶然的规模扩张,而是一期运营沉淀市场需求迭代城市发展进阶三重力量深度协同的必然结果,背后是对行业规律、消费趋势与城市使命的共同作用。


1. 一期「功能留白」的倒逼补位


早期商业项目受限于开发时代的规划理念、市场认知与资金节奏,普遍以「快速落地抢占市场」为核心目标,难免留下显性或隐性的「功能留白」。


业态结构来看,部分早期项目聚焦基础零售,体验式业态占比极低,难以满足消费者「购物+体验+社交」的复合需求;客群覆盖上,多聚焦单一维度客群(如周边家庭或年轻白领),对银发族、新锐创业者、高净值人群等细分群体的需求适配不足;


空间设计上,受限于当年的建筑规范与审美趋势,存在动线狭窄、公共空间不足、停车资源短缺、场景氛围感薄弱等问题,需要承接面向未来的后续需求。



*南京德基广场 | 图据网络


随着市场成熟,这些「留白」逐渐成为运营瓶颈。


而二期开发并成为对一期的补位——通过补充缺失业态、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服务配套,与一期形成「功能互补、客群互哺」的生态闭环


例如一期侧重大众零售与日常消费,二期则聚焦精致体验与精神消费;一期解决「刚需」,二期满足「升级」,最终让商业生态更完整、更具抗风险能力。




2. 城市发展的「需求升级」驱动


城市的生长是动态持续的,人口、产业、规划的每一次迭代,都对商业提出了新的命题,而成熟商业项目的二期开发,正是承接这些命题的核心载体。


从客群维度看,城市人口总量的导入与结构的变化,既带来消费总量的增长,更推动消费结构的升级——


多元化商业配套,中产阶层对品质消费、文化消费的需求,银发群体、年轻消费主力军的增长则需适老化、适青化的商业服务,这些需求往往难以通过既有业态满足。


从区域发展维度看,城市新兴产业的集聚,催生新的商务场景与消费需求,形成「产业带动消费、消费反哺产业」的良性循环。


从城市规划维度看,无论是核心商圈的升级改造、城市新中心的建设,还是地铁线的开通、特色经济带的打造,都需要商业项目通过二期开发响应规划——


核心区商业二期需强化高端定位与文化赋能,近郊商业二期需补充基础配套与产业联动,交通枢纽周边商业二期则需优化动线与业态,让商业成为城市规划落地的重要支撑。



*北京太古坊一侧坝河水岸实景,项目拥有北京城市核心区稀缺的「自然+滨水+商业」复合属性


3. 项目价值的「深度挖掘」需求


优质商业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已不再是单纯的「消费空间」,而是沉淀了稳定客群、强大品牌效应与成熟运营体系的「商业IP」


二期开发正是对这一IP价值的深度挖掘,令项目实现从「单点商业」,到发展「价值生态」。


从客群价值来看,一期积累的海量会员形成了清晰的消费画像,二期可基于这些数据精准匹配业态,比如针对高粘性会员引入定制化服务、高端品牌旗舰店,针对家庭会员新增亲子主题街区,让客群价值最大化;


从品牌效应来看,成熟商业IP的续建能吸引更优质的品牌资源,甚至获得品牌的区域独家授权,形成「品牌集聚-客群吸附-租金提升」的正向循环;


从运营效率来看,二期可复用一期的运营团队、会员体系、供应链资源,降低边际运营成本,同时通过双期联动优化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运转效率。


更重要的是,二期开发能推动项目从「商业体」升级为「区域公共空间」——


通过联动周边公园、交通枢纽、文化场馆,打造城市级活动IP,承接展览、赛事、节庆等公共活动,让项目与区域发展深度绑定,最终实现资产价值、品牌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三重提升。



*伴随着深圳湾万象城二期9月底的开业,项目旁的深圳湾文化广场也于11月1日正式启幕 | 图据@华润置地


三重动因相互交织、相互促进,让多期开发彻底跳出「规模扩容」的浅层认知,成为商业项目顺应行业趋势、响应城市需求、挖掘自身潜力的「必然选择」,这令二期、三期的出现为原本的标杆项目带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二次生长」。



2025年,「卷王」在进化


2025年,优质土地愈发稀缺,众多头部运营商选择通过多期开发扩大经营优势,近期消息,上海恒隆广场已拿下梅龙镇广场经营权,在多期加持、新项目加码的前置条件上,南京西路商业版图正在持续扩张。




*上海恒隆广场(上)、梅龙镇广场(下)| 图据网络


见微知著,二期项目次第落地,正在上演着一场场「商业续篇」,而行业内不少优质项目其实早就为未来发展铺好了进路。


比如,杭州西溪印象城作为杭州城西的「定海神针」,规模扩张决定了市场占有率和绝对的话语权,项目于2018年底开出的B座无疑是一种前瞻的战略,在稳健中找到下一「增长极」;



*杭州西溪印象城B座


如今,B座更是依托月销百万的餐饮首店的加码,以及优质营销活动的阵地,逐渐有了适应不同客群的商业面貌,逐渐渐入佳境。更多详细内容,欢迎关注CRR的后续报道


而今年不断呈现的二期,也为不少城市热门商圈和商业赛道打开了新篇章。


1. 高端赛道突出业态延展——「奢侈品中心」延续「城市生活地标」的价值长尾(深圳湾万象城二期)


当一期完成高端零售占位,二期的核心是突破物质消费边界,承接高净值人群的精神需求,实现从「卖商品」到「卖体验」。


华润万象生活堪当商业多期开发的「老玩家」,杭州万象城、成都万象城、重庆万象城、青岛万象城等均通过扩张占据区域商业制高点,甚至自成商圈。9月底开业的深圳湾万象城二期,更是将高端商业的二期进化推向新高度。


作为华润万象生活体系内的标杆项目,深圳湾万象城二期以「零售+艺术」双引擎破局,与一期共同构成25万㎡商业综合体。



*深圳湾万象城二期


40%的首店占比精准填补精致消费缺口,涵盖高定家居、小众奢品等多元业态;


「湾区万象艺术季」全年规划100余场艺文活动,预留的四大文化场馆(美术馆、沉浸式剧院等)将商业空间转化为「精神消费载体」;


「三廊五院」的建筑形态打破传统盒子mall局限,通过庭院景观与空中连廊,适配高净值人群的「慢消费」需求。


从「湾区高端消费核心」到「生活方式地标」,深圳湾万象城二期印证了高端商业二期的核心路径,以文化体验激活价值增量。


而未来,郑州二七万象城二期,以及无锡万象城二期、三期等项目的落地,将持续丰富华润的多期开发样本。


尤其是今年传来新消息的无锡万象城二期,其建成后将与已开业的购物中心沿湖商业街及周边社区深度融合,进一步点亮属于无锡人的「维多利亚湾」。




2. 产商协同引领区域价值——北京太古坊,「商业体」正成为「区域发展引擎」


城市近郊商业的二期开发,需跳出「商业自循环」,转向「产商融合」,通过业态扩容与区域联动,成为推动板块能级跃升的核心引擎。


北京太古坊的开发,作为太古坊品牌首入内地的综合开发项目,二期将项目总规模拓展至86万㎡,目前已经全面封顶,并将在2026年年底分阶段呈现:


业态扩容上,新增滨水商业、智慧办公、精品酒店(东隅酒店),构建「工作-消费-生活」的完整闭环;


区域联动上,通过2条地上连廊、6条地下通道衔接一期与滨水带,未来可通过15公里游船线路连接城市副中心,打通「商业-交通-生态」的关键节点;


产业赋能上,8座甲级写字楼定向引入金融科技、文化创意等高端产业。



*北京太古坊项目全景效果图


这种进化带来的价值显而易见,将联动北京三里屯、燕莎区域形成「东北部三角商圈」,让项目从「单点商业体」升级为「朝阳东部经济区推手」,为近郊商业的多期开发提供了「产商协同」的范本。


从动态频繁中,我们也看见了如今正在内地冲破发展天花板的太古地产。


众望所归的广州太古汇,终于得以在未来延展二期、三期,将通过社区营造,成为广州天河「社区共同体」的价值开拓者;



*广州太古汇


而传闻中的成都太古里二期也在今年「小荷露出尖尖角」,期待太古地产在内地下一个令人惊艳的二期故事。


3. 传统折扣赛道进阶——「性价比卖场」持续聚焦「家庭微度假目的地」(上海青浦奥特莱斯二期,筹开)


传统奥特莱斯的「低价标签」易陷入同质化竞争,二期开发的核心是「客群破圈」——从服务「目的性购物者」转向「体验型消费者」,实现从「折扣零售」到「休闲消费」的转型。


作为长三角折扣零售的标杆,青浦奥特莱斯二期的筹开备受关注。项目二期新增体量约9.54万㎡,双期联动后整体规模超20万㎡,将打造「亚洲最大奥特莱斯」。



*上海青浦奥特莱斯二期


其进化路径聚焦「客群拓展」:


一是场景升级‌,将融合江南水乡文化与现代商业理念,打造城市微度假目的地;二是业态创新‌,引入100家新品牌,与一期600余个品牌形成国际一线品牌矩阵;三是‌交通优化‌,新增2500个车位,通过连桥实现商业区与停车区的高效互通。‌


项目预计2026年竣工,将进一步巩固青浦奥特莱斯作为国内行业标杆的地位。‌二期开业后,青浦奥特莱斯也将从「长三角折扣卖场」升级为「家庭微度假目的地」,将以实际行动,验证折扣零售二期「以体验创新打破低价依赖」的可行性。


4. 城市更新赛道,「商业更新」到「书写城市记忆」一步步圆满(上海新天地东台里)



*海新天地东台里 | 图据官方小红书


城市核心区旧改项目的二期开发,需平衡「商业利益」与「文脉保护」,通过「活化历史空间」而非「拆建替代」,实现商业与城市记忆的共生。


上海新天地东台里的开发,构建了「大新天地」未来的发展空间。


作为上海大新天地的最后一块拼图,项目以8.8万㎡开放式空间,延续了新天地对城市记忆的留存与活化:


文脉保护上,保留并活化14处百年东台路历史建筑,通过「巷陌留痕」常设展览还原东台路「古玩文化」记忆,避免商业开发对历史文脉的破坏;



业态适配上,引入非遗手作、小众书店、文化主题餐饮等「低干扰」业态,既保证商业活力,又不破坏历史空间的氛围;


社区构建上,全年规划200场+艺文活动,面向周边居民提供免费文化体验名额,将项目从「游客打卡地」转化为「本地居民社交空间」。


作为城市更新赛道上的「分期开发」,这类商业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和意义早已大于了项目项目本身,其文旅价值也正契合当下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


从2024年整体开放的上生·新所二期,到今年北京集中开业的北京坊二期、隆福寺二期,以及将于2026年亮相的张园二期等重要项目,它们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动态演进的商业项目,但其也证实了一期开发的价值,让城市中的人们看见,老历史值得被新时代记录、延续。




多期脚步加快的背后

是商业与城市的并肩而行


虽身处不同赛道,但其中的核心逻辑是一致的:


二期不是一期的简单复制,而是「以项目升级回应城市升级」。


深圳湾万象城二期回应了深圳湾一带新兴城市价值需求,以及高端体验需求;北京太古坊回应了区域协同发展和整体价值提升的深度需求;


青浦奥特莱斯二期看见藏在充满性价比的日常生活里,以家庭为单位的多样化消费需求;上海新天地东台里等城市更新多期项目,则回应了文脉延续和城市人文内涵升级的需求……


这种「同频共生」,让商业项目超越了服务消费的单一属性,成为推动城市空间重构、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深圳湾万象城二期


而这些「商业优等生」的共同特质,也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一是精准研判需求,二期开发的前提是读懂一期短板、区域发展和消费变化带来的项目新痛点;


二是坚持差异化创新,避免同质化扩容,在业态、场景、体验上形成独特竞争力;


三是注重生态协同,无论是项目内部的业态闭环,还是与区域的联动共生,都能放大整体价值。


展望未来,商业的多期开发热潮仍将持续:


例如,西安SKP二期的开发,令人看见正在竞争逐渐激烈的西安高端商业市场,因此未雨绸缪十分关键;


而同样是今年官宣的上海K11的「双子星」K11 ELYSEA则让人看见进行新一轮蓄势的K11。



*上海K11 ELYSEA夜景鸟瞰效果图 | 图据@新世界发展NWD


后者虽说不是明确的二期项目,但作为上海K11的「双子星」项目,K11 ELYSEA与上海K11隔街对望,也将延续文化赋能商业的主线,并承接原有项目的体量限制,填补一期高端业态分散的短板,形成明确的高端消费梯度,实现淮海路商圈与城市发展协同赋能。


从一期的「站稳脚跟」到二期的「迭代升级」,再到三期的「生态成型」,从这些项目身上能够看见的,不仅是项目自身的发展向好,更映射出不同商业赛道中正在改变的消费趋势。自二期始,商业的精彩不会落幕。


这些持续生长的商业项目,不仅是自身价值的不断跃升,更是城市发展的鲜活注脚。


当商业与城市同频,精彩才能得以延续。

 

>> 活动专题 更多 >>
首都机场商用物业创新提质研讨会举行
11月15日,由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工作委员会支持的“首都机场商用物业创新提质专家研讨...
 · 河北省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推介活动举办
 · 2025服贸会•商业地产创新发展论坛 在
 · 山系生活与创新商业专家座谈会在蓉举办
 · 2025服贸会·中国商业地产创新发展论坛
 · “商业企业促消费座谈会”在京举行
 · 上海纽约大学2024年REITs高级研修证书课程
 · “品牌私享会”在鄂尔多斯举办
 · 2024年多业态融合性消费新场景座谈会举办
 
>> 项目招商 更多 >>
 
 
运营管理:中商联盟(北京)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907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7000221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北路8号院三里屯SOHO办公B座1910室  电话:010-63940686  E-mail:msc51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