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北京新开商业项目的体量相当有分量,总建面近400万㎡,新开数量多且总建面大,数据的另一面则是商业爆发式发展下,浮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差异。之所以这么说,有两个表现:
一是去年第三季度,北京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下降5%,这是自2019年以来首次下降,当前的消费心态渐趋理性,虽然各大品牌店的折扣力度远超以往,但大家的反应却有些微妙,好似在无形之中达到了某种默契,来了一场集体性的“消费转向”。
二是行业洗牌和格局重构进行时,老项目集中进入调改年、新项目扎堆开业,前者敏锐察觉到市场变化趋势以及消费者日益多样化和升级需求,毅然决然地迈入调改年;后者在政策端的持续发力下,大量商管集团积极营建各种新的购物中心。
回首2024年,中国消费市场正经历改开40年来最具颠覆性的变革,零售商业领域正站在一个历史转折点上,在宏观数据的宏大叙事中,折射出微观经济行为的复杂性。大家不再满足一站式的传统基础消费,一个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符合后地产时代的消费新浪潮正在加速到来。
此刻,每一个细微的市场波动都可能蕴含着未来趋势,赢商网试图以2024年北京新开商业项目为切图,带你探索北京线下消费新浪潮传递了哪些信号。
信号01
峰值数据的背后
政策引导和市场主导交织
据赢商大数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北京商业市场新增25个商业项目,新增体量达180.31万㎡;2023年新开业23个项目,新增商业体量217.83万㎡。可以明显看出,2023-2024年的新增商业体量达到了近些年的顶峰,合计为398.14万㎡,新增数量48个。
从商业形态看,北京新开项目在竞相探索和尝试不同的商业模式和创新内容,既有THE BOX 朝外|年轻力中心、龙玥城、1733商业空间、北京JK FUN等城市更新项目,主打策展型零售、一站式微度假体验、全时社交+新潮生活等;也有补齐区域优质商业供给的项目,如三座万象汇、两座万达广场、一座大悦城和一座超极合生汇,不断丰富区域商业多样性;亦有满足周边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社区商业,如中交投资打造的北京首个商业项目——北京石景山和美汇,有力推动了片区乃至京西商业的创新与变革。这些商业形态体现了北京现代购物中心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化的发展趋势。
从开业商业的分布区域来看,北京16个区中,朝阳区开业项目数量仍然拔得头筹,有6个,当之无愧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丰台区也在为城市建设贡献“丰台力量”,如丽泽16号、顶层华夏荟、京盛时代购物中心等,可惜高品质消费供给体系优势不足;一向低调的海淀迎来多家新开业购物中心,新开业4个,逐渐实现了商圈规模化发展;昌平区、大兴区和通州区各有2个,意味着远郊商业的潜力组团逐渐被轨道交通红利拉动,迎来了人口导入和客层置换。
从体量分布来看,5万-10万㎡的中型项目依旧是“主力选手”,其次是3-5万㎡、3万㎡以下的项目,不难看出,“小规模、渐进式、微更新”的城市更新模式持续发挥优势,投入小、产出快、特色鲜明;10万-15万㎡和15万㎡以上体量的项目数量持平,均在合理范围内。
已开商业项目数据的背后,是北京在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关系中,矛盾对立统一原理的真实写照。
比如,已开商业项目多落位于《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的“四级两类多维”的商业消费空间体系中,且契合“中国潮”“国际范”“烟火气”的发展目标;在《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下,经营不善的商业项目、老旧厂房、饱含城市文脉的旧城区……逐步改造为非标商业,为北京商业注入了新生活力。
信号02
4大消费趋势
主导线下商业变革
诚如上文所说,中国零售商业领域正处于转折点,这个观点并不是空穴来风,以胖东来、山姆为代表的优质超市爆火,以新颖与包容为特点的非标商业的产品惊喜,新一代消费者追求身份、自我个性的新表达,都意味着线下改革浪潮已来。
当既有的消费格局被质疑和推翻,也意味着新的消费趋势正在被创造和发展,并内化为人们真实的消费感受。
那些读懂了消费潮水流向的项目,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争取到了更有利的位置;那些看清消费风向变化的从业者,也在新的需求中找到了更精准的坐标。从2024年北京已开商业项目中,我们看到了购物的升维趋势,能够代表未来中国零售商业需求侧的发展动能。
//“单核”到“多核”的蝶变
随着后疫情的时代的到来,“附近”、“家门口商业”逐渐被人们接受和重视,一种家门口就近消费的习惯逐渐养成。而在空间布局上,新开商业项目也呈现出向非核心商圈和城市外围扩散的趋势,这对于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看,在今年新增的商业面积中,五环内商圈新增商业面积约51万平方米,占新增商业面积的28%,五环外商圈新增商业面积约129.31万平方米,占新增商业面积的72%,五环外商圈的新增商业面积已超过了五环内商圈新增商业面积的3倍。
如西北旺万象汇所处的京西北区域,此前居民消费需求外溢现象明显,该项目开业后,以丰富的业态组合吸引周边家庭和产业园白领消费,使得原本流向中心城区的消费力大量回流;首开通州万象汇位于城市副中心,作为区域内重要商业项目,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站式购物娱乐场所;沙河万达广场凭借其品牌影响力和丰富业态,吸引沙河及周边地区居民消费。
图源:@沙河万达广场
//“去主力店”时代到来
如今,消费变得更为多元、无界,愈发难以被定义,首店经济、首发经济、时尚大秀、文化展演、明星到访、IP跨界……都可以成为购物中心吸引客流的新招。
1733商业空间在空间设计上整体采用了去中心化的矩阵排布方式,把中心的一个“方形盒子”作为核心元素,向周边延展出整个矩阵,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中庭、过道、室内和室外的分区,可以根据内容和场景来自由变换空间阵列。商场里上有米其林,黑珍珠餐厅,下有家常小馆,时尚的,艺术的、平常的也都在这里落脚,周末还能承办各种活动。
//文化与娱乐融合
购物中心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购物场所,而是通过创新的运营模式,深度融合文化与娱乐元素,为消费者打造出独特且多元的消费体验空间。
北京超极合生汇是合生商业旗下“超极合生汇”产品线的首个落地项目,总体量达45.6万㎡,4月18日东区率先试营业。东区总建面为30万㎡,以“城市主题公园商业”为核心,打造MALL IN THE PARK的各大超极场景空间,通过500+特色商业品牌及亚洲第一大商业穹顶,打造城市潮流地标。
海淀大悦城,作为京城第四座大悦城,选址于中关村科学城北部,与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直线距离仅500米。项目总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分为地下两层地上五层,由“购物中心+街区+下沉广场”开放式空间组成,以“山系生活潮流地”为核心定位,引进280余个品牌,约两成为首店。
图源:@海淀大悦城
//微度假与休闲体验
通过将微度假与休闲体验深度融合,购物中心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更成为了人们放松身心、享受美好时光的首选之地,开创出商业发展的全新路径。
平谷万达广场植入“公园商业”城市设计理念,以“共享友好型”城市伴熟公园的定位入市,打造“产城融合、城乡共生、城野相依”的街区新典范。开业首日总客流量23万人次、240+优质品牌组团亮相、媒体曝光2000万次。
图源:@平谷万达广场
龙玥城集社交、体验、文化、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秉承“一站式微度假+沉浸式体验”相融合的商业理念,为全京城消费者呈现了轻文旅、多业态多圈层融合的全新体验和无限惊喜。据悉,龙玥城开业引进了130+品牌,其中50%的品牌皆为首进亦庄。
图源:@龙玥城
来源:赢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