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免的最大优势,主要在于拥有特许经营权这一竞争壁垒。
这家企业由国旅演变而来,除去疫情期间的2022年,近几年业绩保持稳定增长。
2023年,中国中免实现营收675.4亿元,同比增长24.08%,实现归母净利润67.14亿元,同比增长33.46%。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8.07亿元,同比下滑9.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08亿元,同比微增0.33%。
商业客获悉,中国中免的主营业务主要围绕免税品的销售展开,涵盖烟酒、化妆品、香水、服饰、手表、珠宝等多个品类,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免税店及线上渠道等,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购物渠道。
其实,在过去几年,海南的免税优势一定程度上承接了港澳购物需求。中国中免作为国内免税行业龙头,拥有最多最全的免税经营牌照,护城河极高。但随着这几年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从天猫这些跨境电商就能够买到比海南免税更低的价格,让这种价格竞争力有所消弭。
那么,中免是否就失去了竞争力?并不尽然。
有分析指,跨境电商和中免实际是两个不同的消费平台,跨境电商主要是生活消费,中免侧重旅游消费,给消费者提供看得到、摸得着的免税消费体验。
这导致他们消费群体画像不同。长期以来,中免主要经营香化和高奢,培养消费者“正品免税价优”心智,对于高客单产品的消费者而言,价格并不是唯一考虑因素,是否正品更重要。
近几年,中国中免也在注重提升顾客购物过程中的体验感,包括和在高奢具备经验的太古地产开展合作。
最近,中国中免与太古地产合作的三亚海棠湾——三亚国际免税城三期的项目,已确定打造为太古里。
免税龙头AB面
中国中免主要从事以免税为主的旅游零售业务,以及从事以免税业务为核心的商业综合体投资开发业务,下属全资子公司中免公司、中免投资公司分别负责公司的免税业务、旅游目的地商业综合体投资开发业务。
它的经营模式为: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免公司统一向供应商采购免税商品后,通过配送中心向中免系统下属免税店批发各类免税商品,再由中免系统下属免税店销售给出入境或海南离岛旅客。部分距离配送中心地理位置较远的免税店,考虑到运输成本等原因,由供应商直接向这些免税店发货,再由中免系统下属免税店销售给出入境或海南离岛旅客。
根据2023年报,中国中免依旧稳坐免税头把交椅,实现营收675.4亿元,同比增24.08%,实现归母净利润67.14亿元,同比增33.46%。
商品销售按区域来看,海南地区占收入较大比重,录得396.5亿,同比增14.25%,接近总收入的60%;上海地区178.21亿,同比增25.99%,占总收入比例的26%。
目前,中免旗下核心资产主要有中免国际(主营免税品批发与零售)、三亚市内免税店(即三亚国际免税城)、海免公司、日上上海和中免投资公司(主营旅游目的地商业综合体投资开发业务)。
从分公司的营业收入角度看,2023年,中免国际收入460.53亿元,三亚市内店收入283.64亿,同比降6.2%,海免收入49.18亿,同比降12.8%,22年10月开业的海口免税城公司68.38亿。机场渠道方面,日上上海23年收入178.21亿元,同比增26.0%。
在利润贡献上,中免国际贡献约20亿元,三亚市内店贡献26.5亿元,日上上海贡献2.6亿元,海口免税城公司贡献0.33亿元,海免则贡献1.98亿元。从数据看,海口国际免税城开业一年即实现了盈利,日上及海免利润贡献较2022年有所下降。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
商业客获悉,三亚市内免税店的底层资产包括三亚国际免税城(海棠湾)、三亚凤凰机场离岛免税店、线上预订及补购业务。
海免公司的底层资产包括日月广场免税店、海口美兰机场离岛免税店、琼海博鳌免税店;日上上海的底层资产是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免税店,还有一部分线上有税业务。
海口免税城公司的底层资产是新开的位于海口新海港的海口国际免税城。2023年,随着海口国际免税城的正式营业,日月广场免税店、海口美兰机场离岛免税店遭到分流。体现在报表上,海免公司在2022年的低基数基础上继续下滑。
从产品结构来看,免税商品销售收入442.31亿元,同比增长69.91%,占比约2/3,恢复到2019年96.5%的水平;不过,毛利率相较于2019年差距较大,减少了10.51%。免税商品销售收入增长约70%,主要原因包括三方面:海南旅游业吸引力持续提升、海南免税市场较2022年复苏(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437.6亿元,较2022年增长25.4%)、以及机场口岸免税渠道解冻。
有税商品销售收入223.45亿元,同比下降20.12%,毛利率15.25%,同比减少2.17%。有税商品销售收入下滑20%,由于有税业务上半年还处于正增长区间,下半年同比下滑幅度较大。
毛利率方面,中国中免2023年毛利率31.82%,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其中免税毛利率在2022年基础上继续提升,有税毛利率则有所下降。受益于免税整体占比提升,所以综合毛利率水平有所提升。
目前来看,中免的需求确实有所承压,主要体现在海南地区离岛免税销售上,表现为转化率的下降和客单价的下降。
从海口海关公布的离岛免税数据看,2023年1月后离岛免税的客单价持续下滑,至2023年四季度、2024年一季度旺季到来后整体回升但同比未转正。2024年1月客单价5831元,同比下滑28.5%;2月客单价6650元,同比下滑10.6%。
如果从购物人次转化率(免税品购买人次/海南旅游人次)的角度看,转化率在11-12月下滑至2023年以来最低点5.3%。
体现在4月初中国中免披露的2024年一季度业绩上,受海南整体销售下滑及打击代购影响,一季度录得营收188.07亿元,同比下降9.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08亿元,同比增长0.33%;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2.70%,较去年同期增加3.95个百分点。
拓展方面,2023年,中国中免公司中标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进出境免税店项目以及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云南3个口岸出境免税店项目经营权,并获得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等有税项目经营权。
另外,成功获取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免税店经营权并实现开业,中标新加坡樟宜机场麒麟精品店经营权,实现“爱达·魔都”“地中海”邮轮免税店开业。
由“店”到“城”
中免于年报中着重提及,期内扎实开展管理服务提升行动,对标一线品牌运营及服务标准开展“S店”(Super Service)项目,共打造14家S店,健全完善服务标准体系,全面提升对客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品类品牌优化升级。
这意味着中免更注重提升顾客购物过程中的体验感。
另外,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持续提供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和服务,以“免税+文旅”融合的方式来增强消费者的旅游体验。这正符合中免消费者画像的需求——在旅游过程中享受丰富、优质、便利的购物体验。
体现在数据上,公告中提及,对标一线品牌运营及服务标准开展“S店”项目,14家“S店”试点店铺全年销售额同比上升65%。
目前,海南共有11家免税店,当中中免拥有6家离岛免税店,分别是中免三亚国际免税城、三亚凤凰机场免税店、中免海口国际免税城、海口中免日月广场免税城、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免税店和琼海中免博鳌免税店。
其中,海口国际免税城和三亚国际免税城是目前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的免税商业综合体。
回溯中免发展史,上市前看似拥有唯一的全国性免税牌照,但网点散而小,很难获得品牌商支持。直至2005 年,中免开设第一家机场免税店-沈阳机场免税店(仅烟酒);2008 年,开出广州机场免税店,开始精品、香化类产品销售运营。
2009年登陆A股市场之后,中免发展速度快了起来。
2011年,依托海南离岛免税政策,三亚市内免税店(大东海店)开业,成为国内首家离岛免税店,后迁址至中免自建的海棠湾购物中心(2014年开业)。
2017-2020年,中国中免通过收购日上(中国)和上海日上等公司股权,获得了首都机场T2、T3和上海机场的免税经营权,并在2020年收购了海南免税51%股权,让公司在国内免税市场占有率超过90%。
值得一提的是,中免狠狠把握住了海南的免税机会,全世界共有四个免税区,分别为日本冲绳岛、韩国济州岛,以及中国台湾澎湖岛和中国海南岛。所以,中国中免国内商业地产也基本集中在海南。
2019年,中免再开出日月广场免税店和琼海博鳌免税店。从选址来看,中免海南免税店辐射机场、城市CBD以及国际商务论坛这些游客密集、高端消费人群聚集的场所。
而且,从2011年投用的美兰机场免税店到自建的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城,中国中免从“店”迈入了“城”的阶段。
2017年,中免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扩建,增设1.8万平米海口航空旅游免税城,在此之后中免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总营业面积超3万平米,从店升级为城。
中免并未停止在免税城的发展步伐,2018年拿下海口国际免税城地块,这一世界最大单体免税店于2022年开业,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紧邻海口重要的交通枢纽新海港,是海南第7家中免系免税店。
2022年,中国中免与太古展开合作,双方各出资12.5亿元成立合资公司中免棠畔(双方各持股50%),成功竞得三亚海棠湾国家海岸HT05-08-01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合作发展三亚国际免税城三期项目,地块总成交金额为13.08亿元。
这是太古地产参与发展的首个度假型零售项目,同时也是其在内地的第八个发展项目。
对于和太古的合作,彼时中国中免表示,将发挥太古在商业地产开发、招商以及运营方面的商业项目经验,打造高端旅游零售业态,通过与三亚国际免税城一期、二期的协同,助力公司持续巩固在海南的市场地位。
实际上,近年来中免在高端消费体验打造的诉求,也为其和太古的合作埋下了伏笔。
中免于年报中提及,公司与太古地产强强联手打造的旅游零售新地标——三亚国际免税城三期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
这也是市场极为关注的一个项目,近期消息消息,位于海棠湾的三亚国际免税城三期项目已确定打造为“太古里”。
根据项目示意图,中免棠畔申请建设的三亚国际免税城三期A区项目,权属用地面积20.75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为3栋地上3层的商业楼以及1座地下1层的地下室,总建筑面积约26.63万平方米。机动车停车位2324个,其中充电桩停车位517个。
消息称三亚太古里项目已经动工建设,2025年底或将迎来开业。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太古地产还宣布与中国中免股东——中国旅游集团就位于海南三亚海棠湾的云戒岛(有税)项目达成合作,太古地产主要负责项目的物业租赁及运营管理。
这一项目实则为三亚国际免税城的二期地块,因开发的是有税业态,对外口径已经从免税城中剥离出来,但实际上仍然属于免税城商圈。
也就是说,太古在一年内拿下三亚国际免税城两个商业项目:二期地块(云戒岛项目)为轻资产运营,三期地块(太古里)为重资产建设兼运营。
竞争壁垒危与机
中国中免的竞争力在于特许经营权带来的护城河。
商业客了解到,我国免税行业实行国家特许经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发放经营牌照,获得免税品经营资质须经财政部、国税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的审核批准,牌照具有稀缺性,获取难度很大。
目前仅有十张免税牌照,分别是中免集团、日上免税行、海南免税、深圳免税、中出服免税、中侨免税、海旅投、海南发展和王府井。其中,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经营免税业务的牌照运营商只有中免集团和中出服免税。
中免通过自身持有及收并购日上、海免的方式,拥有3张免税牌照,也是拥有最多最全免税经营牌照的公司。
通过政府颁发的特许经营权,中免可以特定场所购买(如出入境边境口岸、特定持牌市内免税店及国际航空、邮轮等),以免去商品进口环节的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三税的价格销售进口商品,购买者包括本国和外国居民。
这种牌照许可为免税行业建立了极高的准入壁垒,使中免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中免在年报中对核心竞争力介绍得很清晰:一是规模,中免是全球最大旅游零售运营商;二是供应链优势,跟全球超1400个知名品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三是渠道,覆盖超过100多个城市,是世界上免税店类型最全、单一国家零售网点最多的免税运营商。
凭借巨大的采购规模,中免获得了采购成本优势,这是零售行业赚差价的核心竞争优势。
中免也面临特许经营权稀缺性降低的风险,虽然免税行业的准入壁垒较高,但随着牌照逐步放开,竞争主体可能会增多,将对中免的市场地位构成威胁。
中免也在年报中提到了市场风险:“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众多国内企业纷纷申请免税经营资质,国外免税巨头觊觎中国免税市场,市场竞争加剧,给公司实现持续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
2020年6月9日,王府井宣布拿下新的免税牌照。2020年7月10日,海南省财政厅、商务厅、市场监管局发布公告称,将采用招标等市场化竞争方式选择并确定新增加的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经营主体。这意味着,中国中免将迎来更多竞争者。
牌照的增发会让中国中免的护城河变窄,另外还面临跨境电商平台的冲击。
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等跨境电商已成为跨境卖家们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这些平台的低价优势,一定程度上让中免免税渠道的竞争力受到些许冲击。
毕竟免税就意味着高性价比,其他渠道价格如果低于中免,难免会流失一部分追求低价的消费者。
但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中免与跨境电商的消费群体画像有较大差别。跨境电商主要是生活消费,中免则侧重旅游消费,给消费者提供看得到、摸得着的免税消费体验。
长期以来,中免主要经营香化和高奢,培养消费者“正品免税价优”心智,对于高客单产品的消费者而言,价格并不是唯一考虑的因素,是否正品更重要。
这也正是中国中免免税高奢商业地产的又一护城河所在。
来源:联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