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城市商情 >>详细内容  
北京现状商业消费空间画像 
   2023-7-10   cityif 

易经有云:“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古今中外,“城”为空间,“市”为活力,城与市的交织繁荣,见证了一座座伟大城市的诞生。高质量推进首都商业消费空间建设,对落实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现北京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与北京市商务局共同组织编制了《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2 年-2035 年)》,这是全国首个聚焦商业消费空间的特色规划,并于2022年11月正式发布。此次专项规划是在深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阶段,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一项核心工作,旨在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今起将通过空间画像、问卷分析、城市对比和思路总览4篇主题文章进行系列解读。


第一篇

消费在哪里?北京现状商业消费空间画像

第二篇

商圈“卷”什么?北京商圈消费体验问卷调查分析

第三篇

北京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与上海商业空间专项规划比较分析

第四篇

“城”与“市”交相辉映、致民聚货而各得其所——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的解读思考



特征1


商业消费空间聚合特征显著,基本形成若干个商业消费活力区


全市商业消费空间存在显著集聚特征。截至2022年初,北京商业消费活力区共计123个,总面积约18.2平方公里,平均面积约14.82公顷,共涉及商铺7万余家,吸引客流总量170万人/月。


从与全市客流热力的关系来看,商业消费集聚区与北京周末、晚上的人群活动热点区域高度重合,是居民夜间与周末生活的核心承载地,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活动中心。



客流热力与商业消费集聚区分布叠合关系图

图片来源:《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年)》


在城市层面整体呈现空间集聚的同时,全市商业消费集聚区在布局均衡性方面仍有不足,存在东强西弱、北高南低、内多外少的空间差异。现状商业消费空间更多集聚在中心城区,尤以朝阳区为主,平原多点地区和生态涵养区则比较薄弱,跨区消费特征显著,布局均衡性亟待改善。


特征2


商业消费空间层次体系初现,呈现多元化、特色化梯队式发展


现状商业消费集聚区呈现出体系化、差异化的发展特征,基本形成传统型与新生型并存、综合型与特色型互补的活力商业消费空间体系。从各集聚区综合实力、商业活力、客流引力、空间魅力、发展潜力等多维度开展综合评估和精细画像,发现既有像三里屯、王府井、CBD、西单一样综合实力强、规模体量大、商业活力高的综合型商业消费集聚区,也有以五棵松为代表的规模体量小但魅力鲜明的特色型商业消费集聚区。


商业消费集聚区画像评估结果示意图

图片来源:《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年)》


这也与消费者最喜爱的北京商圈认知相一致。据调查,约70%的消费者对北京商圈的总体情况较为认可,在消费者心中排名前五的商圈分别为三里屯、西单、CBD、王府井和五棵松商圈,涵盖了综合型和特色型两种类型的商圈,单一商业规模体量并非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最受消费者喜爱商圈

图片来源:笔者根据问卷调查整理绘制


王府井

王府井是典型的特色突出型商业消费集聚区,在老字号品牌数量等指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集聚区面积约1.72平方公里,长度约1.8公里(其中步行街段长892米),大型商业设施商业建筑规模127.7万平米,共有王府中环、北京apm等大型综合百货11家。首店数量45个,老字号品牌数量36个。集聚区范围内有20余条公交线路、4条轨道交通线路4个地铁站点,约30%的顾客乘坐地铁到达。2021年日均客流量约4万人次,其中境外客流占比约3%,京外客流占比约16%。

对比国际同等类型的商业消费集聚区如牛津街,王府井地区的客流吸引力仍有待进一步加强。牛津街地区商业消费集聚区面积约75公顷,长约2公里街道上约有大型综合百货10家,集聚区内有5条轨道交通线路4个地铁站点,约70%的顾客乘坐地铁到达牛津街。牛津街日均客流量约6.08万人次(2019年)。

五棵松

五棵松商圈由五棵松体育馆、M 空间、Hi-Park 篮球公园、五棵松文体广场、以及 Hi-Up、HI-ICE 冰上运动中心组成,涵盖餐饮、文化体验、家居体验、酒吧等多种消费业态。围绕地标性建筑五棵松体育馆打造的商业消费集群,每年举办演唱会、体育赛事等活动 500 余场,整体形成了品质化、交融化、互动化的文体特色型消费场景;下沉式商业街区吸引了超过 170 个时尚特色品牌,60 多家品牌首店和旗舰店,有效促进夜间经济和消费潜力的发展,已成为北京市西部夜间经济的核心地、消费娱乐的新地标。


特征3


顶级商业消费集聚区能量持续跃升,空间强关联关系显现


作为构筑城市消费空间网络的核心骨架,商业消费集聚区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2021年北京市消费发展成效显著,最终消费率始终保持在 60%上下,是拉动北京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首,商业消费集聚区的贡献功不可没。


商业消费空间辐射能级持续跃升的同时,与国内外知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发展空间。从人的行为特征相关指标来看,北京商圈外地客流有所不足,驻留时长差异更显著,联通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商圈外地客流约101万人/月,远低于上海商圈外地客流约338万人/月,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力相对薄弱。此外,北京商圈全部客流的人均停留时长上海水平相当,约为2.7小时。此外,CBD等顶级商业消费集聚区同伦敦新邦德街、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等国际知名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全球吸引力有待提升,本土国际一线品牌尚需培育。从全球顶级商圈租金排名情况来看,2019年至2020年,北京CBD连续2年以排名第七的成绩跻身租金前十榜单,紧随香港尖沙咀、日本东京银座、上海南京东路等知名商圈之后,面向未来,北京商业消费空间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从顶级商业消费集聚区的发展特征来看,通常具有较为突出的首店经济优势和传统文化魅力。作为全国5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首店高度聚集的两个城市之一,2021年北京共引入901家首店,是2020年的近3倍,以177家的落差仅次于上海之后。其中三里屯、CBD具有绝对的首店首发优势,吸引了全市近1/3的首店,分别入驻首店136家、127家,是展现国际化形象的时尚窗口。同时,北京文化底蕴深厚,中华老字号品牌集聚,部分商业消费集聚区传统文化魅力尚存,本土化特色鲜明,具有明显的境外、京外、区外客流吸引优势。其中,前门大栅栏集聚了36家老字号品牌,是全市境外客流与京外客流占比最高的商业消费集聚区。


CBD

作为国际化功能突出的重要城市功能区,CBD集聚了北京90%的国际传媒机构,80%的国际组织,80%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5%的国际金融机构。商业消费集聚区面积约7.8平方公里,商业建筑规模133.62万平米,共有国贸商城、SKP等近20家大型商业设施。集聚区范围内共有公共交通线路59条,轨道交通线路4条,4个站点与商业设施直接贯通。2022年,CBD客流量约16.7万人/日,其中境外客流占比约2%,京外客流占比约9%。首店数量164。夜间客流量、首店数量、网红品牌入驻数量、地铁车站直达性等 9 个指标均位列第一。


同时,顶级商业消费集聚区的空间集聚度较高,多个消费热点间存在较强的空间联动关系,具备集聚连片与互动发展的趋势。依托手机信令数据对人的出行行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CBD与三里屯之间、王府井与前门大栅栏之间均具有较高的出行关联频次,与燕莎蓝港、双井、朝青等外围地区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未来应综合打造、有机提升,营造整街区沉浸式消费体验,以顶级商业消费集聚区为核心与周边圈层辐射联动,共同塑造空间连片的消费体验区。


商业消费集聚区出行关联频次示意图

图片来源:《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年)》


特征4


居民日常消费逐步向地区、社区下沉,品质性和便利性仍有待提升


疫情冲击下,“人身安全”这一要素在消费者行为决策模型中的重要程度有所升高,居民日常消费逐步向地区、社区下沉。地区消费圈、社区生活圈越来越成为满足人民“安全、体验”双重需求的重要空间圈层,在慢行可达范围内,解决吃饭、购物、娱乐、学习、医疗等多种基本生活需求和品质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北京社区便民商业品质持续改善,品质提升型业态仍有不足。全市共有8项网点超过9万个,已实现全市社区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全覆盖,每百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社区超市)达 310 个,便利店发展指数连续3年稳居四个直辖市之首,但便利店个数仍远落后于深圳、广州、上海等城市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


总结建议


商业消费是体现全球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关键性职能,未来仍需要进一步加强。根据有关调查,京津冀、长三角、港粤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四个城市群在全国消费市场中的占比已经超过50%。同时,作为全球经济分工体系中第一梯队的领导者城市,北京未来的高等级商务和消费功能将进一步加强。


在“网店和实体店相结合” 的新消费模式、消费空间与城市公共功能高复合新消费场景下,北京商业消费的两极化特征需要进一步强化。一方面,高级别的商业消费空间更加聚焦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塑造可体验、可感知的消费场景,另一方面,地区、社区级消费空间重点聚焦便民化、品质化发展,强化消费圈与生活圈的融合。


作者简介

马红杰: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赵天舒、梁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活动专题 更多 >>
赴日创新商业考察团拜会使馆经商处
12月5日至10日,以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工作委员会会长王永平为团长的中国商业地产业界代表团赴日考察创新商业,考察...
 · 上海纽约大学2024年REITs高级研修证书课程
 · 2023上半年全国商业地产行业形势分析会
 · 我会与华为合办“智慧商业创新发展研讨会”
 · 商业地产如何降本增效突破复苏困局
 · 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论坛2022年会
 · 全国商业地产形势分析会举行
 · 中国(银川)创新商业发展论坛举行
 · 中国国际时装周"新时尚与新商业"论坛
 
>> 项目招商 更多 >>
 
 
运营管理:中商联盟(北京)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907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7000221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北路8号院三里屯SOHO办公B座1910室  电话:010-63940686  E-mail:msc51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