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城市商情 >>详细内容  
深圳城中村有机更新四点经验探索 
   2022-5-16   城市更新网URN 

2009年,深圳颁布《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开启城市更新探索进程。更新十年,2019年,深圳印发《关于推进城中村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综合整治试点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城中村改造中有机更新的新路径,体现新时期城市更新转型提质新思路,“在理念上,由侧重于单个项目改造为主,向顺应城市发展内在秩序和规律、与城市相融共生转变;在目标上,由侧重于物质环境改造,向层次丰富、内涵深厚的综合可持续更新转变。”


有机更新是拆除重建、综合整治、功能改变多措并举的综合性更新模式。深圳既往的城市更新以单一手段的拆除重建和综合整治为主,对于具备历史文化特色的地区来说,单一改造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拆除重建多为开发导向,拆除量较大,对地区文脉的保护不够全面;综合整治以建筑外立面提升和水电气暖等设施完善为主,很难对片区内在经济动力进行提升;而对于未定级的历史文化遗存地区,由于缺乏政策支撑,更新改造的手段较为谨慎,以“保留”为主,但难以实现历史文化“传承”以及特色风貌“塑造”目标。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吴良镛院士就提出“有机更新”理论,认为应当“采用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使每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这一理论在北京菊儿胡同改造中得以践行。该项目将旧城中一片危房地区,改造成为承载“胡同”邻里精神的特色文化街区,并推动了从单体建筑保护到整体片区提升的技术共识。在新时期,有机更新是深圳城中村历史文化保护、乡愁记忆传承的必要路径,而《工作方案》的印发,为有机更新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工作方案》提出首批7个试点地区,包括观澜古墟、清平古墟、南头古城、大鹏所城、南澳墟镇、甘坑客家小镇和梧桐小镇。作为其中最先推动的两处历史文化遗存——观澜古墟和清平古墟有机更新项目的主要参与者,本人结合规划设计和实施运营等项目经验,总结出有机更新四个要点。

01
城市设计空间引领多专业统筹

在传统更新规划中,城市设计仅仅作为一个章节进行研究,起到支撑规划的作用。但对于有机更新来说,城市设计具有引领性作用,并贯穿始终。规划设计阶段,城市设计首先以统筹的思维而非建筑单体改造的思路出发,提出合理的改造策略,引导建筑与公共空间风貌,并与经济技术指标紧密关联,提升空间品质的同时确保实施性;在与后续实施运营对接方面,城市设计通过营造生活、游览、工作场景、为建筑匹配满足现代生活所需的功能,能够协助运营商策划片区游览节点、组织城市活动、引导产业导入等。


清平古墟面临建筑风貌混杂,公共空间缺乏,文化传承受限,发展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空间品质和经济内核都需要被激活。因此,城市设计作为主要手段,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


1.建立建筑风貌等级。通过调查评估,综合评价建筑质量、风格、文化价值等要素,建立建筑风貌等级表;


2.“绣花”功夫织补式更新。面对新的生活方式和空间需求,依据建筑等级,匹配合适的修缮与改造方式,进行重点场所营造,包括点状拆除部分构筑物,形成体系化的公共空间与街巷系统、修缮改造既有建筑,功能活化为特色文化设施;


3.重现场所精神。恢复历史格局,结合历史文化与当代文化构建“古墟十二胜景”,形成具有广泛市民性的新公共空间,作为传递文化的重要载体。相对于拆除重建,有机更新能够拆的建筑更少,而需要实现的公共目的更细致、更微观。城市设计与开发、运营、使用者的需求高度融合,与实际运营管理紧密挂钩,对于本底条件复杂的片区来说,是实现针灸式提升与片区激活的重要手段。

02
强调精细化管控和设计传导

传统的更新规划中,一般会编制规划研究报告、管理文件及图则,以刚弹结合的条例,指导实施建设。但在实际推动过程当中,管理文件与图则常常会成为核心管控文件,城市设计管控的重要性会进一步弱化。


有机更新中,城市设计全过程介入,带来了城市高品质发展的可能性。为了保证城市设计的传导效果,在观澜古墟和清平古墟有机更新实践中,我们以城市设计导则的方式,在建筑高度、公共空间、街巷界面、慢行系统、建筑风貌、城市家具等方面进行精细化控制,引导特色场所营造。城市设计导则将直接指导后续建筑与景观设计,既有明确要求落实的要素,也给予建筑师一定的创作空间。对于政府来说,城市设计导则是对接各项相关规划、实现高品质建设的有效方式;对于企业而言,导则也是一个很好的自我约束工具,是一份和政府协定开发行为的承诺书。

03
适配产业资源  最终实现“持续造血”

深圳更新十余年,大部分保留的城中村都曾进行综合整治。通过外立面修缮、基础设施完善、公共空间提升等措施,城中村环境品质得以优化,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但对于有优秀文化资源本底的历史风貌区来说,这种局限于“换脸”层面的改造方式,难以真正激活文化复兴,带动片区长效发展。以清平古墟、观澜古墟为代表的一众历史文化遗存,需激发片区内在力量,导入与交通区位、发展阶段、周边资源等高度适配的产业环节与体系,推动古墟活化与城市发展。


考虑到产业发展的规模与产业链条之间的协作,规划应将目光放大到以片区为核心1平方公里,乃至更大的范围,探讨城市产业链条与片区所能承载的环节。在清平古墟有机更新实践中,规划引入了影视文化产业。从交通区位来看,古墟靠近机场,为影视资源的流动转化提供了基础交通条件;从周边资源来看,已有一定商业与影视文化基础,为发展全链条影视产业提供了可能性;从政策适配性来看,宝安区政府提出了《宝安区关于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影视十条”)等政策扶持。规划团队全流程介入清平古墟影视小镇的设计、建设、策划阶段,与运营商合作,整合周边影视产业与文化资源,打造融合体验、休闲、拍摄、制作、生活等功能的1平方公里影视小镇。其中,清平古墟的产业主要服务对象为小型影视工作室和影视产业孵化。目前,清平古墟影视小镇已引进几十家影视文化企业,拍摄了大量的电影电视剧,真正为古墟再生提供了长效动力。

另一方面,有机更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选择。有机更新的模式决定了城市空间“小而精”的特性,有利于结合创新创意人群的需求,定制特色产业空间,提供优良生活工作环境,吸引文创、服务等类型的产业入驻,形成“文化圈子”。


在实际运营中,历史文化遗存所在片区适合形成“核心运营商+多个小型机构整体入驻”的模式。如清平古墟影视小镇中,运营商需要掌握影棚拍摄区、影视产业配套设施等核心资源,保障对影视产业客户的服务水平。其余的主题相关空间以招租方式吸引商户入驻,便于资金平衡和流转。

04
有机更新常态化  循序渐进推动文化传承

据《深圳市城中村(旧村)综合整治总体规划(2019-2025)》显示,2019年,深圳划定了55平方公里的城中村综合整治区,涉及252个行政村、718个自然村。广阔的市场决定了有机更新未来将走向常态化、街区化。


绝大部分城中村体量较小、风貌混杂、没有集中的特色资源,无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小镇和古城古镇,因此,要针对性地推动有机更新。对于有条件引入产业的,如上文所述,应利用土地成本优势,塑造有较高吸引力的产业空间环境,将适当的空间资源分配给产业人群,引导原住民参与服务和经营环节,分期改善城中村人居环境、公共领域建设等,最终实现居民自主参与。对于空间与资源有限的城中村,可通过社区活动乃至城市事件,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共建的热情,如上海“美好新华”城市空间艺术季、深圳“美好玉田”城事设计节。通过有机更新动态维护,帮助这些片区在改善人居、发展产业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社会激活,从而有效保护低成本居住空间、保育活化珍贵的文化遗存、传承优秀地方文化。


在观澜和清平两个有机更新项目中,我们挖掘与整合片区中的各种资源,借助城市活动与宣传推广,扩大片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文化影响力,如承办双年展、举办城市论坛、开展民俗活动等。清平古墟是深圳唯一保存完好的广府特色墟市,内部留存着丰富的文化遗迹,但从市民认知度来看,由于体量有限,名气稍逊南头古城、大鹏所城一筹。面对此问题,规划团队、建筑团队、运营团队共同策划了清平古墟超级IP,结合历史建筑,演绎民俗文化、进行学术探讨、体验特色产业。如古墟内新桥粮仓,曾是宝安县直至新中国的储备粮仓,经修缮活化,成为影视文化主题展览馆,除定期展览外,每周都有「迷影社」电影放映,兼社交活动。除此之外,清平古墟已举办两届宝安民俗节,日常有清平墟市、电影音乐会、儿童游学等活动,结合影视产业自身的高宣传度、强互动性,真正让人们认识与体验到清平历史文化魅力。

当下,市民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更好的生命质量,与有机更新模式的推进相辅相成。诚然,有机更新不是高周转、高收益的开发模式,需要政府、企业乃至社区等多方力量精心培育。但从深圳城市化进程趋势来看,粗放发展时期已经过去,地产企业需要与时俱进,从纯商业项目的“开发商”,转向高品质公共项目的“代建方”,直至成为城市文化、特色和活力空间的“运营者”。多方参与,以有机方式促进城市健康生长,涵养城市文化活力。

 

>> 活动专题 更多 >>
赴日创新商业考察团拜会使馆经商处
12月5日至10日,以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工作委员会会长王永平为团长的中国商业地产业界代表团赴日考察创新商业,考察...
 · 2023上半年全国商业地产行业形势分析会
 · 我会与华为合办“智慧商业创新发展研讨会”
 · 商业地产如何降本增效突破复苏困局
 · 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论坛2022年会
 · 全国商业地产形势分析会举行
 · 中国(银川)创新商业发展论坛举行
 · 中国国际时装周"新时尚与新商业"论坛
 · 佐藤可士和上海平行展即将举办
 
>> 项目招商 更多 >>
 
 
运营管理:中商联盟(北京)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907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7000221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北路8号院三里屯SOHO办公B座1910室  电话:010-63940686  E-mail:msc51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