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北京人开始厌烦喧嚣的都市生活和虚高的房价,表现出对自然环境、清新空气的渴望,从时下各类房展会上异地休闲地产项目成交比例猛增我们不难看出这一趋势。来自北京四季房展组委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春、夏季房展中,以强调居住环境为核心
的休闲度假的居住性住宅产品成为北京人重点关注的异地置业项目,在海滨城市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升值潜力巨大等优势的诱惑下,北京人没能捂住自己的口袋。
北大教授海边置业
盛夏7月,刚刚放暑假的北京大学赵老师一家,就乘车去往其位于山东日照的房子度假。去年,赵老师在日照教授花园购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临海公寓,当时的总价还不到40万元。
几乎每年的寒暑假,赵老师一家均在日照度过,甚至“五一”和“十一”期间他们也去那儿住几天,有时还邀请北京的亲友一起去日照休闲度假。在赵老师所在的教授花园项目,还居住着300多名北大教授。“到日照购买住宅一方面是这个城市的房价便宜,同时教授花园项目临海,居住环境不错;另一方面日照还是没有被工业污染的滨海城市,具有良好的休闲度假生活环境。”赵老师这样说。
“随着假日休闲经济、旅游休闲经济的蓬勃兴起,一年144天假期让处于高节奏状态下的北京人,在工作之余想有一个可以让自己放松的休闲场所,因此在风景优美的旅游休闲城市选择一套房产成为北京人的最直接的想法。”中原地产华北区域总经理李文杰这样认为。
山海天城建集团董事长相丰也认同李文杰的观点,他结合其开发的教授花园的实际情况分析指出,教授花园中北京人的购买已达到20%,这些购买者多数是选择在节假日期间到该项目居住。
休闲地产火爆京城
在日前举办的北京秋季房展会上,滨海的地产项目倍受北京人青睐。包括日照教授花园、秦皇岛的里维埃拉在内的14家休闲地产项目大多临海,尤其是教授花园距海边只有800米左右,是这次参加房展海景公寓产品中的代表产品。
“夏天来居住的人比较多,可以达到70%,集中体现在五一和十一期间,这些北京购买者购买教授花园,主要是为其节假日休息期间休闲度假居住。”据相丰分析,同样在秦皇岛的蓝色海岸、黄金海湾、里维埃拉等海景公寓的北京购买者,也是集中在周日和节假日期间居住,在这些项目中来自北京的购买者多达60%。
“我们通过对教授花园、蓝色海岸等项目的异地购买人群进行调查发现,其中有83%的被调查者的购买用途是休闲度假居住,12%的是用于退休后居住,5%的用于投资。而其中78%的被调查者对于总价在30万元以内的休闲度假地产项目比较青睐。”北京中视美亚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鑫这样告诉记者,同时他分析指出,进行外地置业多数为二次以上购买住宅产品,而多数购买者以自住为主,产品主要为休闲、度假、观景以及养老等功能的异地风景住宅,而选择购买的城市一般都是工业污染较少的滨海城市。
三大局限制约发展
休闲地产并非一个新名词,其概念源于海南地产,海南利用其独特的自然资源,进行“以房带旅、以旅促房”的互动促销模式。休闲地产日渐火爆的同时,有业内人士开始注意到其存在的局限性。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一位知名专家就分析指出,“休闲地产”其理论支持比较薄弱。首先是“休闲地产”主打的假日经济概念,仅局限在“假日”,时间局限较大,而且度假时间过于集中容易形成“瓶颈”;其次,“休闲地产”的依靠是旅游,这对于置业者来说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同时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的是,在一年中给予员工十几天乃至一个月的带薪休假在中国并不多,“带薪休假制度在国内毕竟刚刚起步,大多数人外出旅游仍是依靠五一、十一等国家法定假日”;此外,“休闲地产”虽然也打出休闲娱乐的旗号,但有关风险投资的味道更浓些,这与人们享受生活的休闲行为恰恰是格格不入。专家提醒,置业者在置业之前应慎重考虑,休闲生活应该首先是业主自己,其次才是投资生钱。
相关政策亟待出台
从2004年开始,大量以强调休闲度假为主的外地旅游城市的地产项目进京进行推广,这些地产项目大打休闲与旅游度假牌,楼盘通常靠近海边,从最早均价1400元/平方米,到现在的5000多元/平方米。
“大连、海南、青岛以及广西北海等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区,是传统的突出休闲度假为目的异地购房城市。但是近两年,这些城市的房价随着购房者的增多开始快速上涨。于是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日照、秦皇岛、威海等三线城市。”在随后举办的异地置业论坛上相丰说,随着新一轮强调休闲度假的异地地产项目的兴起,北京人进行异地置业的兴趣再次高涨。
而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则认为,休闲旅游地产的真正客户群是一批讲究生活质量、着眼投资效益的苛求客户。“一直以来,休闲旅游地产没有确切定义,但休闲旅游地产的营销方式是租赁与出售相结合的形式,要求有更高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
同样,多位业内专家也认为,以强调休闲度假的居住性旅游地产的兴起,同时也将如何规范和管理该类住宅产品提上日程,“国外一些成熟的休闲度假地产项目都有相对规范的管理和指导性规定,但是目前国内还是空白,如何规范和进行系统管理这类住宅产品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引,因此出台这样的政策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