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有着数千年饮酒史的国家,酒精饮料始终是消费市场中的重头戏,但很显然酒消费在购物中心中没有掀起大的浪潮。随着近期海伦斯Helen's递交上市申请,酒消费又重新走回了商业人的视野,在考证之下我们才发现,原来一座清吧已经是半数以上的购物中心的选择。
酒消费没有掀起浪潮的原因是什么?
从根上讲,酒消费的两大基石,社交与休闲是与购物中心不谋而合的。呼朋聚友的小酌怡情,深入肺腑的情感交流,这都与购物中心所渴望达到的状态是接近的:成为链接人与人之间构建情感联系的场所。
但酒消费始终没有在购物中心里掀起浪潮,究其原因,不外有三:
1)酒消费的高峰时间与购物中心营业时间有错位;
2)酒消费与其他业态联动效果预后差,“邻里关系”不好处;
3)尽管购物中心要发力社交,但仍旧是公共场所,许多业态更需要私密感,酒消费容易破坏私密感。
而以上三点的共同核心,都在直指购物中心营业时间的痛处。酒消费能够重回商业人的视野,还是在于“夜经济”概念的提出,这让营业时间、夜间营业业态、私密感的问题都有了出口。
尝试着延长营业时间在购物中心并非是新的试水,引入夜间营业业态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经被尝试多次,但显然效果不尽如预期。时至今日,购物中心营业时间延长至零点以后的情况仍然仅在比如情人节、圣诞夜、跨年夜等少数节日进行,受天气、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北方场子里的夜经济消费又显然不如南方的场子。但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购物中心创新破局明显要比以往更加紧迫。
酒消费场所(含酒馆、酒吧等,泛指酒消费场所)、夜宵、KTV、夜店、剧场、电竞这些在夜经济中曾被考虑的“主力商户”,酒消费场所正隐隐成为夜经济排头兵。
为什么是酒消费场所?
与夜宵、KTV、夜店、剧场、电竞相比,酒消费场所作为酒消费的重要场所,在当代城市生活中,承载了不同的角色。夜幕下的酒消费场所,往往意味着当代人社交活动的下半场,在某个群体或组织中,拥有不得不缩至更小交流范围的需求时,下半场就自然出现。夜晚的疲惫感,是当代人社交活动的一道筛子,最亲密又最渴望、最真诚又最富有技巧的谈话都集中在此。这些都是其他的夜经济业态所不具备的优势,既能和其他夜经济业态成员构成潜在的二次转化联动,又没有难度过高的供应链难题困扰,仅需要300-500平既能开业的小巧面积,自然成就了其夜经济业态排头兵的角色与地位。
在城市生活节奏层层加码的今天,年轻人的晚睡、嗜酒、渴望倾诉都构成了酒消费场所业态成长的温床,一举使酒消费场所成为夜经济突破“餐饮+二场娱乐”既有局面的突破点。这一点在诸如纽约、伦敦等酒文化突出的城市都曾上演并印证,在国内,北京、重庆、上海、成都在2019年酒消费场所数量均以达到2000家以上,酒消费场所数量达到1000家以上的城市,高达11个。
酒消费的盛行,在近期递交招股说明书的海伦斯Helen's身上,可以很好的看到这一点:旗下直营门店以56家、200家和94家的数量分布在一、二、三线城市。在当前夜经济场所与业态普遍依附于传统商圈,分布分散,功能单一的多重局面之下,酒消费场所正以“四两拨千斤”的姿态搅动着市场。
酒消费场所适不适合进入购物中心
如果抛开夜经济的大话题,单论酒消费场所适不适合进入购物中心,从现状来看,显然是问题不大的。作为典型的目的性业态,夜经济的有力构成,在购物中心营业时间允许的前提下,是可以作为夜间营业的主力商户考虑范畴的。同时酒消费场所还具有三点优势:
1)因为少服务,无后厨,人力成本低,原料端简单,供应链易于管理,所以毛利率相对高,其中部分诸如海伦斯、熊猫精酿等以自有品牌酒类商品为主的品牌,毛利率具备更强的想象空间。因此酒消费场所成了夜经济成员中承租能力相对较强的业态。
2)客群清晰,场所情感链接重,粘性大,有长尾转化可能。酒消费场所的目标客户群体多为20-35岁的年轻群体,正是时尚潮流型购物中心的理想客群。同时因为酒消费场所的经营活动,多为社交行为,目标客群易与场所培育感情,尽管酒消费是无游逛过程的目的性消费,但长时间的停留对培养客户产生场所印象有极大帮助,存在长尾转化的潜在可能。
3)文艺体质,强社交属性,易出高流量网红。城市里年轻人的小憩空间,往往伴随着文艺活动与兴趣小组群体活动,志趣相投的年轻人在情感交流融合的同时,通过手机和键盘造就了大量的网红酒馆。
当前酒消费场所主要面对的二次转化困难,集中在夜经济商业配套的不够完善方面,购物中心是面对消费者的品牌组合,孤立的酒消费在购物中心安静的夜里显得多少有些孤单。另一方面,尽管国内尚无购物中心夜经济成功的品牌组合案例,但却有相当部分的酒吧酒馆在购物中心为其专门延长的营业时间里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客人。
根据睿意德商业地产研究中心调研,一线城市的头部购物中心,已有半数以上的场子入驻了一家清吧。除了常见的清吧,红酒吧、西餐吧、精酿啤酒吧、音乐酒馆等多种形态的酒消费场所都在购物中心中正陆续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