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愿被"唱衰"的老旧商场,如何凭借改造更新变身"打卡地"?)
1998年在北京朝阳门附近开张的百脑汇,凭借400多家商户的连锁电子卖场成为京城东部最火的攒机大本营,也是朝外地区的著名地标,甚至一度与中关村齐名。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市场的更新,老破陈旧的“百脑汇”悄然谢幕。
△改造前的百脑汇电脑城
而后退出历史舞台的朝阳门百脑汇,在城市更新中迎来了新的曙光。
经过400多天的改造升级,曾经的老旧商业空间华丽转型,成为一处新零售艺术空间,促动城市消费升级。
△改造后变身“美克洞学馆”
就像百脑汇一样,在城市物换星移中,总有许多老旧的商业空间被发展的步伐落下,显得格格不入。
建筑设施老旧、大量店铺空置、装饰美陈落伍……已成为购物中心“没落”的重要标志。
尤其在移动互联网冲击下,实体商业和购物中心迎来了一轮“衰退潮”。
于是,购物中心为保持活力“活”下去,开业三五年就不得不面对无数次调整,更别说那些十几二十年的老商业。
本期,派小沃以此为契机,探索老旧商业升级改造的原因、机会和获取良好回报的途径是怎样的?
01
调改更新
老旧商场活下去的“强心剂”
从80年代的集贸市场、90年代的超市、00年代的百货,再到10年代的购物中心,商业项目每十年经历一次消费升级,商业项目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淘汰。
加之,如今的消费者变得越来越好“玩”、越来越好”变”。面对10年、15年的老旧商场,即使经常路过,消费者也完全想不出要进去的理由。
站在城市更新大潮之下,存量时代考验着我们对商业生命周期的挖掘和延续。
“再生与自救”的更新调改,成为国内商业向下一阶段突破新生的重要方式,也成为了老旧商场活下去的“强心剂”。
02
案例分析——不想被“唱衰”的老旧商业如何更新“自救”?
老旧商业如何焕发“二次青春”,这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一个艺术活。找准关键,才能带给消费者新鲜、持久的吸引力。
▣ 上海广场
90年代诞生于淮海中路的上海广场,虽然曾一度早早吸引了GUESS、丝芙兰等一众品牌,但其最终因传统单一、设计老旧、体验感不强等落后于时代。
搭上城市更新的“顺风车”,焕新后的上海广场一至二层仍设为商业功能,三至五层则引入了公空间Wework。
在这里,工作、生活、休闲等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成熟的商务循环系统和自有生态圈。
这一全新的跨层功能混合配置为更多像上海广场一样四、五万方的小体量商业项目,提供改造参考范本。
▣南京水游城
作为南京第一家购物中心,2008年开业的南京水游城,对行业赛道和消费者需求有了新的思考。
此次改造焕新,将“文化艺术”基因融入其中,创新打造特色“场景化社交商业”——都市文化剧场、音乐灯光秀场、秦淮星空夜肆三大演艺空间。
同时,针对后疫情消费者对健康、自然的强烈需求,水游城的改造升级从硬件到内容,积极满足消费者的多维度体验。
此外,为响应“夜秦淮”的号召,水游城还将重点发展夜间经济,围绕夜娱、夜宴、夜宿、夜市、夜间五个方面,打造夜游生态。
真正实现文化、旅游、商业一体化发展,这是南京水游城独特的优势,也是核心差异化。
▣星河COCO Park
福田星河COCO Park突破传统的建筑格局,在商场正中间打造了6000平方米下沉式露天广场。
加上独具特色的星空栈道,将客流打通,使商业动线更符合其“公园”理念式体验的氛围。
除了在空间改造之外,星河COCO Park也在根据消费者不断的需求变化,调整业态及品牌。
从最初的视觉购物、美食、酒吧街等功能性业态,调改为对品质多元的追求。
通过增加国际美妆、轻奢品、轻餐的比例,提升项目休闲氛围,吸引更多的年轻客群,填补了福田CBD商圈的空白。
此外,星河COCO Park在营销手段上也推陈出新,通过创新跨界组合、线上线下场景的互动、精准把脉,在存量商业中贡献了自己独有的改造经验。
▣上海新天地南里
堪称时尚鼻祖新天地南里商场,在历时20个月的全新升级改造后, 以「沉浸式花园」解锁潮流商场 。
大面积玻璃幕墙设计的外立面,凸显通透感,将室内空间与户外空间融合联通。
通过天桥连廊与新天地时尚II形成一体,更打通了由新天地广场至石库门开放式街区,购物动线流畅。
全新升级的新天地时尚Ⅰ,购物体验也随之升级,品牌数量从37个大幅提升至108个,零售占比由37%提升至目前的57%。
位于新天地时尚3层的Foodie Social南里食集,打造超大社交空间,人气爆棚。
03
商业项目改造升级的经验要素
认清改造原因,提早发现改造的机会,是存量改造市场获取良好回报的首要因素。
▣1. 是否需要改造?
从社会价值而言,一些城市核心区域的商场,虽然占据重要区位,但却因为楼宇老旧,与当代的街道风貌和功能不匹配;从经济价值来说,这些物业租金常年偏低,估值无法体现,亟需改造提升。
▣2. 何时改造?
被动改造:被动改造主要源于商业硬件需要,比如设备老旧经常发生故障或是安全因素存在隐患。
主动改造:商场多是出于提升租金和租户价值的考虑而进行的,整体提升服务水准和环境。
据研究显示,即使在区域市场具备一定优势的购物中心,每五到七年就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翻新改造,以适应重大消费趋势的变化,保持项目的竞争力。
▣3. 如何改造?
从人、货、场三个维度切入,打造流量与场景增长双引擎。
人:与人链接、直击需求
实现商业项目的成功,就必须要能够捕获人的需求是什么,与一代消费者的情感链接。
货:业态品牌更新,挖掘标签
商业项目想要在所在区域扎根下来,必须在长期可持续的经营发展中,需要及时更新以适应新的市场,打造品牌口碑效应,挖掘标签,争取长寿。
场:硬件升级,空间场景打造
购物中心的建筑体往往承载着连接消费者情感的作用,老旧商业硬件设施的升级,在对原有功能部分保留之下,以系统化思维对建筑空间再赋能,以使其适应商业需求。
04
最后
“与时俱进”,是购物中心保持业绩和持续竞争力的永恒主题。
对存量改造商业亦是如此,调改升级的背后是商业项目对行业赛道的新思考,体量有限的情况下,商业项目比拼的是思路和质量,“跟上潮流”才有出路。
然而,存量改造绝非易事,改造一个建成于10年前的购物中心项目比新建一个购物中心难数倍。
不愿被“唱衰”的老旧商场想要凭借改造更新变身“打卡地”,更要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做到比竞品早迈出一步、引领趋势,才能保持活力。
图片及素材来源:朝阳服务/上海广场/中规建业/筑梦师/商业地产头条/上海转型发布/we work/北文时代/项目官方平台/商业设计周刊/网络,内容仅做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