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详细内容  
2006年连锁业竞争与发展的新格局 
http://www.ccrea.com.cn   2005-11-1    

    2006年中国连锁业从整体上说进入一个高强度竞争下发生较大质量变化的年代,行业与行业、业态与业态之间的竞争将形成一种新的格局。在新的格局中形成以下一些特点。
    一、连锁业的竞争将进入个性超前质量取胜的新阶段——科学发展观的导入
    中国连锁业的起步和形成是从经营食品和杂货的超市开始的,规模发展是这一业态的基本模式,追求数量的增长是这种业态在中国这个广域的市场上引领了零售业10多年的发展的轨迹。由超市的这一发展轨迹扩展开去我们看到在大卖场和家电连锁店等等的业态的发展中同样也是循着这一轨迹在发展,“门对门”、“肩并肩”地开店营业额被摊薄,不惜代价提高房租“抢店抢铺”经营成本直线上升、价格大战又使利润不断下降,利薄了又要达到一定规模的盈利水准必须多销必须多开店——所谓的“薄利多销”,连锁业似乎也象一些加工工业一样进入了怪圈,短期内这个行业会进入饱和状态,数量很大质量不高,竞争各方都在耗资源,很快整个行业会衰落下去,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当中国的经济开始进入寻求可持续增长的新阶段时,连锁业者会从切身的体会中真正考虑导入科学的发展观了。2006年连锁业的各种业态会在高度竞争中寻求差异化的个性发展,并把个性化发展作为在行业中脱颖而出超前领先的战略来实施。把差异化的个性发展作为战略预示着连锁业开始进入质量取胜的阶段。但要实施好这一战略是很痛苦的,在追求数量增长的阶段我们认为“发展是硬道理”,而在质量取胜的阶段连锁业者也应认同智者所说“企业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中的调整也是硬道理,而且调整带有自我否定的因素,因此做出调整的决策远比做出拓展的决策困难。聪明的企业家要树立“调整也是真英雄”的理念,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之否定中永远保持企业的动力和活力。”连锁行业要把开好每一家店、集中化发展好每一个地区、体系化地以综合能力推进跨地区发展作为质量取胜的三个关键环节。每一个连锁业者必须坚定地相信差异化个性化发展使我们能避免恶性竞争在锁定的细分市场上如鱼得水,大家都以质量为企业发展取胜的基石整个连锁业才会蒸蒸日上。我们也应相信一些连锁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手中有了巨资就不顾质量拼命“跑马圈地”的不理智行为不但对自己的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对整个行业也是不利的,我们今天必须呼吁,为维护连锁业长远的发展利益,必须导入科学发展观!
    二、大型超市的恶性竞争与百货化的发展
    2006年对连锁业来说仍是一个高度竞争的年代,尤其在大型超市(大卖场 Hypermarket)这一业态上竞争日趋恶性化。以上海市为例,截止到2005年9月30日共开设了连锁性的大型超市114家,其中外资60家占52%,中外合资20家占18%,国内企业国外融资16家占14%,内资18家占16%,至2005年底上海市大型超市将达到130家以上,如不加规划控制3年以后将达到近200家。这一数据提示我们注意两个方面的情况,第一,在中国连锁业中目前最主力的发展业态大型超市上,外资已占了绝对的主力和主导地位,而且这一地位和占比将继续扩大;第二,大型超市之间的恶性竞争真的已经出现,在上海浦东已出现了两家国际性的连锁公司的大型超市的开设只相差700米。大型超市的恶性竞争除了价格战之外,特出地表现在争夺客源的竞争战中,目前上海市的各大型超市公司共投放了700多辆免费班车,开设了715条线路,发车班次6715班,停靠站点40290个,对正常的商业竞争秩序和交通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2006年在中国各大中心城市中大型超市的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恶性化,这种恶性竞争主要来自两个动因,一是国际性连锁公司的扩大市场份额的竞争(在有些城市将成为商业竞争的主导力量和主流趋势);二是国内连锁公司之间以及国内连锁公司与外资连锁公司之间的竞争(国内的连锁公司如果在大型超市的发展上没有作为也就没有中国零售业的地位了)。与我们过去的预计不同,2006年外资的大型超市将迅速向中心城市周边的二、三类城市发展,这就会把恶性竞争区域扩大化了。因为对二、三类城市而言外资的进入不会由于市场过小这家进了那家就不进了,在中心城市和大城市中出现的大卖场恶性竞争的局面同样会翻版在二、三类城市,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只要我们没有好的城市商业规划、没有好的商业竞争环境和秩序、不能从战略上和长远的民族利益上反思引进商业外资的得失,有些跨国公司就不会遵守国际的商业规则(哪怕他们在自己的国家和其他国家是遵守这些商业规则的模范)。
    2006年在大型超市出现竞争更趋恶性化和扩大化的形势下,大型超市在高强度竞争中会出现“百货化”发展的变革。大型超市百货化的变革除了在生鲜食品上向精品化、包装化和规格化方向发展外,主要是在卖场内引进百货类商品的品牌厅和品牌柜,因为只有百货类商品的品牌化经营才较容易凸现企业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才能走出低价竞争的怪圈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与百货经营品牌化相适应大型超市将大力度地改善购物环境,在装修装潢、布局陈列、设施装备、灯光色彩的等视觉形象上进行大的改变,在指示牌和POP等设计上力求更加的人性化。必须明白大型超市的百货化的动因不仅仅是激烈的竞争所致,更重要的是消费者改变了,消费者追求差异和个性化、追求购物环境和服务质量提高的需求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来得快和猛。在中国大型超市的百货化还有一个动因就是增加百货商品的品类以此来增加消费者选择度,中国消费者对商品选择性的要求远比外国消费者来的要高,因为中国的人口多,人口的基数大,需求的差异化就大,当收入水平提高并出现收入差距拉大时,消费需求的差异也就拉大了,需求的宽度和深度也拉大了,这种需求特点必须在目前零售业的主力业态大型超市里得到体现。
    大型超市的发展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中国的城市化正在实施农村城镇化、中小城市大型化、大型城市远郊化的发展进程,大型超市发展空间仍然巨大。对中国的连锁企业而言看清自己的发展空间,注重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与走势,坚定方向扎实基础,那么在与国际连锁企业的竞争中还有的一搏。
    三、火药式家电连锁店竞争与专业连锁店发展的异化
    在家电连锁店行业3家巨头(国美、苏宁、永乐)之间的竞争已如火如荼,在商务部2005年上半年中国连锁业30强排名中有5家家电连锁企业进入30强,其中有4家进入了前10名,连锁业似乎进入了“家电时代”。实际上家电连锁店的超高速发展得益于中国这个世界家电生产的“世界工厂”,是家电的大工业生产促使家电流通大企业的发展,是中国这个大市场的巨量需求促使了家电连锁企业的大发展,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中国家电生产行业里,经过20多年的行业整合,家电生产企业其规模已高度集中,主要集中在几个知名品牌制造商。由于这些大型家电制造企业强大的运作全国市场的营销能力,强大的服务于全国市场的商品配送能力及维修保养能力,创造了大型家电流通企业能在全国市场的发展连锁店的条件,家电专业连锁店发展所需的供应链条件是其它连锁业态所不具备的。
    第二,中国家电消费市场排浪式全域化的消费特点是家电连锁企业能得以高速发展的根本条件。因为从家用电器的产品特性来说,该类产品越来越具有时尚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得产品的更新加速,又由于家电品牌制造商的激烈竞争使得产品的价格持续走低能让更多的消费者进入家电消费市场。
    第三,家电连锁企业在发展中找到了新的盈利模式,如定牌,买断生产流水线,国际采购,大规模增加时尚化信息化产品如手机等,这些经营方式不但使家电连锁企业从制造商那里取得了许多利益,而且从营运商(如手机通讯营运商)那里也能得到很多的利益。
    第四,家电连锁企业的高速增长引起资本市场的青睐,各大家电连锁店巨头纷纷上市融得巨资可实施更大规模的扩张。
    2005年家电连锁业中的前3甲都已完成了第一轮的资本扩张,这预示着2006年整个家电连锁店行业的竞争将充满着火药味。在这火药味中我们已经嗅出竞争的不理性的味道。主要表现在,第一,全域式的扩张而不顾成本和管理与人才是否能跟上;第二,企业的增长更大程度依赖于企业购并和开店数的单级增长,提升企业综合的管理与控制能力被忽视了;第三,家电连锁店的竞争还是没有脱离低价竞争的局面,而低价竞争又严重损害了制造商的利益。有一个现象值得深思与研究,在家电连锁企业高速增长的同时家电制造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这其中就孕育着大的行业风险,一旦发生宏观管理环境的变化(如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通道费用的盈利模式被规范、连锁商支付供货商的货款期限被限定)家电连锁企业的高速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对家电连锁企业而言,我的建议还是要仔细听听智者的忠告,“每个大型连锁企业都经历过快速发展期。速度、速度要快速而有度。玩企业决不是越快越好。因为有许多因素在制约着你的速度。怎样才称得上快速而有度呢?就必须控制好你的财务指标!要像沃尔玛那样有一组和谐的业绩曲线而不是大起大落。这样的发展才是健康的。企业领导人千万不要忽视这组曲线的异动状况。尤在超常规速度发展时期,更要注意,早发现问题,早作调整决策,努力保持企业财务指标的平稳上升势态,避免大起大落。否则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对家电连锁业来说还有一个现象要引起警觉,即专业性的异化。一些家电连锁企业开始多元化经营,而且都十分一致地投向了房地产业的开发,因为当今的中国开发房地产盈利比开家电连锁店要大。家电连锁店作为大型的专业性连锁店正日益显现出零售业中“品类杀手”的业态特征。由于家电连锁店的高速发展,其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目前已从百货商店和大卖场中抢夺了很大的家电市场份额,已经迫使许多百货商店不再经营家用电器,许多大卖场也在缩减家电商场部,调整家电经营策略。家电连锁企业理应坚持专业性经营的方向,现在出现的向房地产经营方向的异化是令人担忧的,这是因为国家对房地产在进行调控,这个行业的门槛已经提高对资本和现金流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投资房地产必定会影响主业的现金流量,而连锁企业可以不怕没钱挣,因为可能将来能挣钱,最怕的是巨量的不动产不能马上变现,最怕的是一段特殊的时间里现金流量的流出大于流入,这是要命的!
    我们对中国的家电连锁业的关注和建议是因为对它寄予厚望,这个行业因为今天中国人做强了,外资才没有进来,即使进来了也不能象大卖场那样可长驱直入,你们是中国连锁业的骄傲,我们感谢你们,但希望你们清醒一点做得更强。
    四、超级市场竞争发展进入拐点向生鲜化转型
    最近与一位日本的流通专家讨论中国的超级市场发展现状,但是日本流通专家说:“在上海她没有看到过超级市场(Supermarket),看到的是大量的不经营生鲜食品的小型超市(日本人称之为Ministore)”,我告诉她说,中国把它称作是“标超”。如果说,标超的营业面积大部分在300-500米左右,甚至在300米以下,那么在中国1000米以上的可称得上是超级市场的店生鲜食品的经营比重也是非常低的。为此这位日本的流通专家很为中国的连锁超市的发展担忧。
    中国现代的流通革命是从发展小型超市开始的,其标志是1994年上海市政府实事工程将当年发展100家超市的营业面积确定在最低不能低于300平米。由于当时日用工业品的生产还没有转移到以超市为主要的销售通路,超市经营的商品缺乏所以不敢开大型超市,又由于食用农产品的流通已改变为几亿家农民承包户与批发市场和集市型农贸市场的对接,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很低,适应连锁超市大规模经营食用农产品(生鲜食品)的生产流通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因此超市经营生鲜食品成本高、损耗大、品项少、鲜度差,价格也没有竞争力。几乎全中国的超市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都畏难于经营生鲜食品。中国的超市本来是有时间来逐步完成从经营食杂和日杂商品向经营生鲜食品转型的,但由于中国的零售业开放早且开放的力度大,外资的连锁超市从1995年开始大规模地在中国开设大型超市(Hypermarket俗称大卖场),延缓了中国的小型食杂型超市向生鲜超市的转型。在中国中小型连锁超市经过10年与大型超市的竞争已经认识到,食杂型超市必须向生鲜食品超市转型,2006年中国本土的连锁超市的发展将出现拐点向上突破实行生鲜化转型,转型的理由如下:
    第一,发展生鲜食品超市经营好超市的生鲜食品是我们能与国际零售企业进行竞争的战略。中国连锁超市企业相比较国际零售企业的优势在哪?一可能是占地利之先,二就是对消费者习惯的了解,而这种了解最为直接的是对当地消费者食品结构和食品消费习惯的了解。由于中国幅员广大各地在食品消费习惯和食品生产方面存在的巨大的差异,从而构成了丰富的食文化,这种差异化和地域化的食文化非常适合以地区领先为发展战略的中国连锁超市以此为核心业务来与国际零售企业进行差异化的竞争。也就是说我们要把经营好生鲜食品提高到能与国际零售企业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战略高度来考虑。因为目前国际零售业在中国主要发展标准化的大卖场业态,而生鲜食品超市的发展由于它的地域化、便利性、差异化和个性化是能与大卖场进行竞争的。
    第二,国内连锁超市企业要有能经营好生鲜食品超市的信心,因为我们已经有了成功的样板,如福建的永辉超市(永辉的做法是生鲜食品采购渠道上移,在全国建立采购基地)、山东的家家悦超市(家家悦的做法是总部建立生鲜食品生产基地、配送中心、门店发展后台加工车间)。
    第三,中国的连锁超市经过十几年发展已到了做强核心业务——生鲜食品,发展生鲜食品超市的时候了。一是标超的生命周期已走入衰退期,必须转型;二是国家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控制和管理,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大幅度提高为超市经营生鲜食品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三是国家大力整顿食品市场秩序,消费者对农贸市场和超市的态度正发生有利于超市发展生鲜食品的一面。
    超级市场的发展与竞争是不可能逾越经营好生鲜食品这个关。从2005年开始上海的各大超市公司(联华、农工商、家得利)正在进行将500平方米以上的超市改造成能够全品类供应生鲜食品的专门型生鲜食品超市,至2005年6月30日已有12家改造完成,效果显著,营业额提高在35-85%之间,普遍受到周围居民的欢迎。2006年上海各大超市公司将大规模改造现有的小型超市使之生鲜化,并将积极发展营业面积在1000-2000平方米的更大规模的生鲜食品超市。连锁超市的生鲜化转型有可能列入200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工程。今年在上海发生的标超的生鲜化转型,明年可能会是中国的中小型超市发展进程中的革命性的拐点,把握得好会使中国的超级市场发展呈现一个质的飞跃。今天老百姓对超市目前的生鲜食品经营还是不甚满意的,“卖菜难”之声还在响,所以才有许多地方的政府部门还在规划“十一五”期间的城市菜场。作为超市业者我们汗言啊!中国的超市业者们要下决心经营好生鲜食品,我们不但是在发展现代的流通方式和业态,而且是在创造一种新消费方式,大家必须要能理解超市经营好生鲜食品使大家有了可以与国际大型超市竞争的利器,也可避免超市间的恶性价格竞争,但更核心的是连锁化的生鲜超市将是一个国家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网络中的销售终端网络的基础性的重要一环。
    对全国而言超市的生鲜化转型不可能在各地同时展开,还必须能符合当地的实际,标超在大城市进入了衰退期,但在一些消费水平不高的大城市和中小型城市还有发展空间,我们必须能把握超市生鲜化转型的时机。对一些实施标超转型的超市企业还应考虑标超转型时的资源再利用,上海一些超市公司在改造和发展生鲜超市的同时将小型超市向江浙两省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乡镇实行业态的梯度转移,实施“千镇万乡”的超市发展新计划,这种新计划会给我们带来转型时期的新思路。
    五、外资连锁企业发起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二轮冲击波
    2004年12月11日我国对外资零售业的全面开放,全世界的连锁企业(包括已经入中国市场和准备进入中国市场)都加快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步伐,呈现出以下这些特点:
    第一,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连锁企业开始了在二、三类城市市场发展的高潮,并开始考虑收购在业态类型、店铺位置和经营状况能符合他们要求的内地区域性连锁企业,外资连锁企业之间的收购兼并还将继续发生。
    第二,外资连锁企业进入二、三类城市市场的业态先锋仍以大型超市为主,这是因为在二、三类城市市场已经出现了非常符合大型超市发展的消费者条件,按照一类大城市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排序来看,住房、子女升学、住房、保险和旅游等排在了前列,吃可能一排在了后面,这是造成一类城市大卖场食品客单价下降的原因,又由于在一类大城市商业业态细分清晰目标顾客确定强,消费者对大型超市中的百货尤其是个性化百货商品的选择性会下降。如果大型超市向二、三类城市发展而那的消费支出排序可能是吃穿在前,这种消费支出排序可能是最有利于大型超市的现有的商品结构的。中国消费水平的提高从一类城市向二、三类城市逐步发展的趋势,就决定了外资连锁企业必以大型超市为先锋向二、三类城市的发展。
    第三,新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连锁企业在国别与地区上将是泛全球化,国际品牌连锁型企业新手将纷纷进场,在零售业的业种和业态方面将全面开花,从而使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发展形成全球化的格局,中国市场的连锁业竞争日趋国际化。
    第四,由于中国消费市场的特性,国际奢侈品品牌连锁店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国际品牌在中国的大城市中将铺天盖地。
    鉴于国际资本大规模进入中国的连锁业,从政府宏观控制角度必须制定能让中外连锁企业能够公平竞争的政策,制定能够保护中小商户的政策。要能创造理性与相对和谐的商业竞争环境,就不能单纯地将引进外资的数量、一定要是世界500强企业等片面性指标作为各地政府的“政绩考核”,否则给与外资连锁企业的超国民待遇的事情还将继续大量发生。从国内连锁企业的发展角度来看,今天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再呼吁“保护民族商业”,因为中国的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继续开放这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争取与外资连锁企业公平的发展待遇是我们应有的权利,但在一个高度开放的市场里竞争还是企业发展的基本法则,国内的连锁企业要在竞争取胜,必须能理解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特点与规律,比如外资连锁企业进入中国后,在管理模式和人才使用上开始探索中西管理融合和本土化人才大量使用等等的变化,那么我们也应该考虑“洋为中用”,在管理方式和人才方面逐步实现国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要求中国本土的连锁企业迅速地提高
    竞争水平。提高竞争力不是空话,要从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到连锁企业的建设高效的管理团队使企业发展的根本、供应链的优化整合是创造良好的工商关系和盈利模式的关键、良好的配送方式和配送能力是提高商品周转降低缺货率和跨区域发展的核心环节、通畅的信息系统是企业流畅有效运转的中枢、合理的门店布局和选址是平衡与分解竞争压力和减少投资失误的制胜要素。
    六、国内连锁业巨头将掀起购并区域性连锁公司的竞争浪潮
    今年以来在连锁业的两大主力业态(超市和家电连锁店)中的巨头纷纷进行了区域性的购并,2006年他们将掀起购并区域性连锁公司的浪潮。不管是超市业的联华、华润万家、物美,还是家电业的国美、苏宁、永乐,巨头们在购并区域性连锁公司的竞争中的激烈程度达到如何的高度,但购并后的整合能力、对原有区域性连锁公司管理团队的认同和改造提升能力是购并成功的关键,其中购并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影响力是购并企业最为核心的竞争力。连锁巨头们开展的购并“军备竞赛”,由于都是大公司的扩张行为,后续投资扩张的资本实力将成为各家胜负的本质性要素。参加“军备竞赛”的各连锁巨头都是上市公司,他们的资金来源与证券市场密切相关,企业上了市幕集到了资金可以进行扩张,但是上市是一把双刃剑,股东追求投资回报和规范的财务制度等企业制度上制约连锁企业的扩张,同时也要注意被购并的区域性连锁公司的当地政府会对入驻的连锁业巨头们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直接影响到购并后的效益,更可能出现购并后同一个企业出现完全背离的经济收益现象。
    对中国国内的连锁企业来说,在实施商品经营和资本经营“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时,对欲想购并的区域性连锁公司的管理团队、财务制度、店铺价值、企业资产实际价值、业绩增长前景等购并诸要素都要做详细和科学的判断和严格的审核,为了速度而盲目扩张购并结果会是欲速而不达。
    七、中小连锁企业开始出现“企业贴现”的利益兑现倾向
  在中国的连锁业发展中超市发展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其中涌现出一批销售规模超百亿的超市公司,但这些年来更多的是出现了一大批销售规模在10亿左右的公司,其中3—5亿的公司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对这些中小型连锁超市公司而言,他们极度珍惜自己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成果,但在发展中又遇到了以下一些难题:
    第一,要寻求更大的发展融资渠道是不畅通的,占用供应商的货款去发展又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第二,管理人才缺乏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才,因为这些公司大都在二、三级城市发展自己的超市连锁事业,小地方要能留住中高级管理人才是十分的不宜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中型的连锁超市公司要把店铺开到大城市或把采购总部放到大城市中去的原因之一;
    第三,由于缺乏中高级管理人才就形不成合理与科学的管理体系,企业的发展很难走上能够面向未来的“正规的”运行轨道。
    由于这些难题一时无法解决,当面临着外资超市公司纷纷向二、三级城市开店发展,又看到一些中型的连锁超市公司成为区域性连锁公司后取得了与国内连锁超市巨头们谈判企业买卖资格的时候,恐惧与羡慕的心理是同时存在的。他们深知在未来自家门口的竞争胜算不大。和大公司谈资本合作价值又被大大低估了,完全把公司全卖出去与心又不忍,因为感情实在太深!则么办?
    首先我们要告知的是,超市业是一个非常本土化的产业,只要你在当地做强了取得了领先地位就不要十分害怕外资和国内大公司的进入,对自己要有信心。第二,寻求与国内国际资本合作的途径,比如最近一些与国际资本接轨的连锁超市公司正推出一项促进中小连锁超市企业与国际接轨的“管理联盟计划”,这个计划的要点是:
    第一,由联盟发起公司派出管理团队对中小连锁超市企业进行管理业务指导;
    第二,由联盟发起公司对中小连锁超市企业的提供信息管理系统;
    第三,由联盟发起公司为中小连锁超市企业设计和规范能与国际国内资本市场接轨的财务会计制度;
    第四,由联盟发起公司为中小连锁超市企业设计运行资本运作方案;
    第五,经过联盟发起公司一段时间的管理辅导与资本运作方案的实施落实,中小连锁超市企业将会取得增量资本和管理提升的双丰收。
    我认为目前中小连锁超市企业不要急于出售企业实现“保住过去努力的结果”,实行“企业贴现”,利益兑现的“落袋为安”的策略,因为有两个主要因素在制约着这一策略能顺利实现,一是企业规模太小一时还引不起资本市场的重视,二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还与资本市场的要求差距太远。但全世界的资本都在关注着中国零售市场,因为它已经保持了连续十几年的高于中国GDP的增长,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零售业将持续增长,在高速增长的零售业中中小超市连锁企业还大有可为。我们的发展需要资金、需要人才、需要管理,但我们更需要能与国际接轨的规范的管理制度尤其是财务会计制度,我们要抓紧时间去进行调整,而不要急于去“贴现”!
    八、《零售商与供货商进货交易管理办法》的出台将促使连锁企业创新盈利模式
    2005年中国连锁业中发生了“普尔斯马特企业事件”,该事件的发生成为至今为止中国零售业中使用连锁经营模式实施商业欺诈的第一大案。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这一事件,并指示要防止该类事件再次发生。目前国务院各部委正在研究建立“大型连锁企业经营风险的预警机制”,会在今年年底之前出台规范零售商进货行为的部门规章,防止恶意拖欠骗取供应商货款的管理办法,并研究设立大型商业连锁企业的设立条件和日常监管办法。今年年底商务部将出台《零售商与供货商进货交易管理办法》,预计该办法会在零售商向供货商收取通道费用方面和零售商向供货商支付货款的帐期期限方面做出一些规定。不管最终出台的“办法”内容如何,以及实施下来的结果如何,连锁企业是需要早作准备的。在中国许多连锁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建立在营业外收入之上的,也有许多企业是靠延长对供货商支付帐款的帐期来进行发展,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也应看到这种盈利模式被“滥用”则会异化为“收租模式”和“类金融模式”,对企业自营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型经营体制的建成毫无好处。《零售商与供货商进货交易管理办法》的出台会从法规上承认这种盈利模式的客观性和合法性,但也会对这种盈利模式进行制约性的规范。因此对连锁企业而言,必须要考虑宏观管理环境的变化对自己企业的影响,要在明年的企业增长预算、财务预算和盈利预算等方面要进行调整。但更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创新我们新的盈利模式,比如以自己企业为核心进行各类商业业态组合的租金收入的盈利模式、改变生鲜食品的联营方式积极自营让超市的生鲜部门成为盈利的部门、跨地区和跨国采购实行商品差异化的盈利模式、开发自有品牌商品的盈利模式、用足用活资金积极开展资本运作的盈利模式等等、专业性业务社会化外包使业务增长成本下降的盈利模式等等。中国的连锁企业必须探索能够持续并能够改善工商关系的盈利模式。
    八、代表“大众消费时代”的超市发展和代表“个性消费时代”的专业专卖连锁店发展将成为新年里连锁业发展的两大主题
    10年以前对现代商业业态的发展来讲,中国刚开始进入“大众消费时代”,这个时代是超级市场引领现代商业和现代消费的时代,而它已经持续了10年之久,我们预言在未来的10年中它仍将持续增长,因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发生了变化,即农村的基础建设,农民的收入提高将成为国家的发展重点,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提高农村的城市化程度。在中国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中超级市场是首要的得益者。但我们回过头来看,10年过去了,在超市各种业态模式已充分发展起来的城市和区域,现代商业业态又将向什么地方发展呢?我们说在超市已充分发展起来的地方“大众消费时代”会逐渐向“个性消费时代”转移,专业专卖连锁店将开始引领新的商业业态和现代消费的潮流。专业专卖连锁店的发展在2006年将呈现这些特点:
    1、大型专业连锁店(如家电、家居和建材等连锁店)将继续高速发展,这些大型专业连锁店的发展将分别会改变各自行业领域中市场份额划分,会大大挤压批发交易市场和招商式市场的份额,大大提高这些市场领域的秩序化程度。但在建材家装类的市场人仍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因为这些市场更适应强势品牌在这些自由的多的环境中张扬自己的品牌个性,它需要对渠道的掌控权。
    2、中小型专业专卖连锁店将在在更多业种和业态中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但仍以服饰类和化妆美体类的专业专卖连锁店发展最盛。
    3、专业专卖连锁店的发展空间巨大,如全中国几百家巨量的ShoppingMall和接近1000家的大型超市都为它事先准备好了营业场所,但在未来2年时间内专业专卖连锁店在业态和业种和跨区域发展方面,完全能够满足大型超市为主力业态组合的购物中心的发展需求,但不能满足巨量的ShoppingMall的业态组合需求,因此会有一些盲目上马的ShoppingMall仍将持续空置下去或经营的十分困难。
    4、随着专业专卖连锁店的迅速发展中国的特许加盟连锁事业才会得到真正的长足和规范的发展,因为专业专卖连锁店是专有技术(knowhow)特强的连锁店,他们对加盟连锁店的管理和控制将更严格和科学,由于专业专卖连锁店是以独特的商品和品牌为经营基础的,也是的仿冒者难以抄袭。
    九、零售业态开始进入调整、转型、重组和创新的时代
    由于中国开始进入“大众消费”和“个性消费”并举的时代,因此零售业态的变革也进入高度的活跃期,除了正在开始并将较大规模发展的标超向生鲜超市转型之外,还将出现许多零售业态的调整、转型、重组和创新,如:
    1、便利店的业态模式中国的发展不会向亚洲其他国家一样是单一的城市型便利店,社区型便利店和便利性小型超市同样会在一类城市以外的地区得到发展,而城市型便利店竞争的最后胜者取决于从小型超市向便利店的彻底转型的决心与能力。
    2、国外折扣店目前在中国的发展遇到了问题,中国的零售业者也非常积极地探索折扣店的发展,但折扣店的发展取决于两个核心要素,一是低成本营运,二是自有品牌开发,但自有品牌是否能成功还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倾向和民族习惯。
    3、中国的传统百货商店绝大部分完成了向现代百货商店的转型,这是中国零售发展史上光辉一页,其中的转型经验值得总结。中国现代百货商店连锁化的发展正在加速它将在超市百货化和购物中心的发展中争得一分天地。中国现代百货商店的发展已开始进入黄金期,而且中国现代百货商店的发展将继续大型化发展的方向,在综合化方面将作适当调整相对速效产品线,仍然会坚持以服饰为主,品牌为主的经营方针。现代百货商商店是可以与大型超市与中小型食品杂货超市在同一个商业楼里面共生发展的,未来现代百货商店与大型超市的竞争主要会体现在对一个商业中心的抢先的承租招商权,承租招商已成为零售商的一种盈利模式。未来中国大型商业设施或购物中心将呈现3种经营模式:
    1)商业物业主或委托的管理公司的招商模式;
    2)以现代百货商店为主承租方的招商模式;
    3)以大型超市为主承租方的招商模式。
    零售业态的变革永远处在不断的调整、转型、重组和创新之中,它没有规则,也没有定格,更不能完全照抄,只要消费者接受,有盈利模式、有优厚的回报、有竞争力,任何业态都是可以创造的,不要迷信!更不要一味地崇洋迷外!
    十、防范连锁企业风险国家要监控“大型连锁企业”
    “普尔斯马特企业事件”的发生使国家有关部门开始高度关注连锁企业发展的另一面,即当连锁企业大型化之后如果出现类似“普尔斯马特企业事件”的商业欺诈,或出现大型连锁企业经营危机时产生“扩大式的连锁型社会性的负面影响”。由此国家有关部门已经研究建立“防范大型连锁企业经营风险的预警机制”。我们相信从2006年开始,国家会首先从各方面开始监控“大型连锁企业”的运行状况,而且预计会从商务部排名的“连锁业30强”企业开始。建立“防范大型连锁企业经营风险的预警机制”是必要的,但这种工作最好从最基本的经营数据统计汇总工作做起。以连锁业30强”企业销售规模和店铺发展规模为例,我们发现其中有一些企业公布的经营数据是两个版本,“连锁业30强”企业排名是一套数据,而上市公司的年报又是另一套数据,有的要相差40%多!经营数据的真实性和规范化是挤掉连锁业高速发展泡沫性水分,是建立风险防范预警机制第一项工作,2006年首先从这项工作开始。(作者:顾国建)

 

>> 活动专题 更多 >>
全国商业地产业界厦门行系列活动邀请函
2020 厦门国际时尚周定于 12 月 4 日至 7 日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这是厦门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时尚产业...
 · 第三届中国匠人大会即将召开
 · 第四届全国中小城市商业创新发展论坛将举行
 · 2020全国中小城市商业论坛12月11日正式启幕
 · 商业地产行业高级别论坛即将在成都举办
 · 首届“王府井论坛”即将举行
 · 全国商业地产行业社团搭建战略合作平台
 · 疫情冲击下,时尚消费领域的困境与变革
 · 大咖云集聚焦线上 探讨商业复兴与创新
 
>> 项目招商 更多 >>
 
 
主办: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工作委员会 运营管理:中商联盟(北京)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907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7000221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18号光耀东方广场N座908室  电话:010-63940686 微信公众号: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委员会 E-mail:msc513@126.com